区块链技术逐步融合多领域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9-11-26 10:30:02
来源: 华夏时报

  【摘要】 “2018年,在全球6136件区块链专利中有4109件来自中国,占世界主要国家区块链专利数量

“2018年,在全球6136件区块链专利中有4109件来自中国,占世界主要国家区块链专利数量的67%,位居全球第一。”上述是本报记者从日前在京召开的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获悉的数据。

一方面,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就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4.8%;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数据的管理、安全和公平却一直倍受质疑,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新径。

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纳入新技术范畴,并做前沿布局,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随后全国约50个省市出台扶持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这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逐步融合很多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现阶段结合实践经验,从问题出发来思考区块链的发展也颇有意义。

记者了解到,在题为“聚焦金融安全,打造有吸引力的特色金融聚集区”的分论坛上,中国信息协会专家办主任、数字经济学博士尚进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

“事实上,区块链作为十年来最为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备受国际关注,尽管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政策褒贬不一,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大多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国内一直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发展。”尚进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近期较为热点的话题,尚进也分享了关于数字经济时代下区块链发展的一些理解。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定义区块链的价值?”对于这一问题,尚进说明,作为一个全新的技术手段,最初区块链更多被定义为一种支持虚拟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分布式记账技术,正是这个记账技术在短短的十年里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多个领域,进而引发了产业创新与再造。

以传统金融业为例,尚进指出,依托区块链拥有的高可靠性、交易可追溯、节约成本等特质,在支付、资管、证券、结算、用户身份识别等领域能深入解决行业痛点,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区块链能够实现供应链中各主体之间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形成完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避免供应链中出现纠纷时举证和追债的成本问题。

除此之外,区块链还逐步延伸到电子信息存证、版权管理和交易产品溯源,数字资产交易等实体领域,对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入了动力。正是因为区块链在赋能现有产业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当前很多互联网巨头企业也都在积极的布局区块链领域,众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利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业务创新发展相结合,进行有益的跨界尝试。

在推动区块链融合过程中,不断获得了业务提升,而且受到资本的热力追捧,甚至引起股价的大幅上涨。由此可见,区块链只有充分赋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如何突破创新瓶颈?尚进指出,区块链产业要想进一步突破创新瓶颈,从根本上来讲离不开技术、商业、和场景这三个方面的深入融合创新。“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区块链技术与各类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加强区块链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与此同时,还要促进产业主体协调合作,探索搭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政策传导和信息反馈桥梁,深化政府和企业多层面合作机制,并通过行业协会、联盟、产学研融合机构等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主体联动与合作,加快产业整体的商业化进程,进而形成有效的商业价值闭环,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良性创新发展。

此外,延续本次论坛的金融安全主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还在上述分论坛上表示,金融业的三大中介功能,信息中介、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他说,“比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通过七、八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大的业态,这几年各类金融科技类的企业非常多,但是如果从它的风险点或者从经营来看,可能有的产业发展比较成熟了。”

再比如中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郭田勇指出,目前相对来讲比较成熟了,现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这些还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可能有一些行业现在问题重重,甚至我们也不知道它下一步会朝哪些方向走,比如P2P等行业。

而北京市互金协会会长、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认为,从应用层面上来看区块链创新过程之中,如何能够避免一些“坑”以及如何能够把技术与金融的痛点,实体经济的需求很好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