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空间应用成果丰硕

2019-07-20 12:00:0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摘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空间应用成果丰硕

北京时间7月19日21时6分,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空间应用成果丰硕。

2016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奔赴太空。

在天宫二号上,空间应用系统安排了空间科学实验、地球科学观测与应用以及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领域共14个载荷,主要项目的研究水平位于国际前沿,技术发展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入轨以后,各应用载荷按照计划顺利开展实验、试验,各个有效载荷和在轨支持设备工作正常,性能稳定,状态良好,近3年来获取了丰硕的实验数据和成果。据统计,空间应用系统共安排载荷工作近2万次,上行指令20万条,接收数据4300余轨,原始数据量近100TB。

在基础物理前沿方面,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成功验证了在空间环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钟的运行机制,实现了超高精度,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为空间超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的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空间基础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是国际空间冷原子量子传感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天宫二号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开辟了伽玛暴偏振探测新窗口,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为国际伽玛暴联合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天宫二号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完成了中国首次空间从种子到种子的高等植物全周期培养实验,验证了利用光周期反应原理调控植物生长的设想,发现了植物的生物节律在微重力条件下受到抑制,植物开花基因在微重力条件下的表达与运转规律,以及微重力促进叶脉网络发育等结果。

在地球科学观测与应用方面,天宫二号安排了三维微波成像高度计、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多波段紫外临边光谱成像仪等先进遥感载荷。迄今,空间应用系统分发了地球观测载荷等数据产品70余TB,支撑了70余项对地观测项目的研究。目前天宫二号公益用户单位近80家。

在新技术方面,天宫二号上还开展了伴随卫星的实验项目,它是继神舟七号以后第二颗在空间飞行器上释放的伴飞卫星,成功开展了伴星释放、驻留和伴随飞行试验,获得了清晰的组合体图像,同时也进行了微小卫星新技术的试验和验证。

当前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按计划稳步实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在轨运营十年以上。空间站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目前,空间应用系统在空间站规划部署了13个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巡天望远镜,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8个学科领域、30余个研究主题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在科学前沿探索方面,巡天望远镜将以接近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和大其百倍的视场开展巡天观测;在人类生存方面,空间站将围绕人类长期太空生存和提高地面生活质量方面开展研究与应用;在太空活动方面,空间站支持开展遥科学技术、在轨组装与维修维护、人机联合作业等应用技术试验验证,增强人类的太空活动能力和在轨服务能力,拓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完)作者 郭超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