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打造新一代港产城综合体 建设招商引资强港

2019-05-20 12:00:01
来源: 厦门日报

  【摘要】 厦门港打造新一代港产城综合体 建设招商引资强港

港口,是厦门经济产业中,世界排名最高的组成部分: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十四强。港口,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区招商引资的最重要土壤。

日前,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吴顺彬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厦门的现代物流千亿级产业链,要积极为特区万亿产业集群的突破贡献力量——在全球知名港口城市中,港口产业占GDP比重超过20%的并不少见,因此,港口产业是厦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中的重要支柱和引擎。

同时,无论从港城建设、货物运输、临港产业,再到如今方兴未艾的港口旅游、航运交易、航运金融、总部经济,港口产业已全面渗透厦门经济的各个领域,拥有“激发发展新动能、跑出发展新速度、拼出发展新格局”的优势条件。

“港口招商引资不是盲目的,而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工作。港口部门将思考如何更好地乘全市招商大会的‘东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港口自身的特点,在产业链中寻找亮点、填补空白点、补链强链延链,吸引不同类型的企业来厦门落户、做大产业,确保招商工作精心、精准、精细,倾情、倾智、倾力,实现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吴顺彬说。

推动大招商招大商 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日《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正式吹响迈向2000万标箱大港的号角

港口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带动体现在哪里?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港口是一座城市乃至国家的战略资源,以港口带动物流、以物流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城市的发展链条,进而将港口作为城市资源配置和产业活动中心——纵观厦门特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始终体现这种发展规律。

“通过统一港口和城市的发展目标、规划、路径,两者实现螺旋式上升,进而使城市具备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这是世界级港口城市发展的精髓所在。”该负责人说,“在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港口部门将从中深度挖掘潜能,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目前,厦门港临港产业已向新兴制造业、航运金融服务业转型升级,国际竞争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港口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已经吹响新时代发展的号角。厦门港口管理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厦门港必须保持相应的集装箱业务规模,才能服务国家重要倡议、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城市竞争力,让招商引资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记者了解到,近日,《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正式吹响了迈向2000万标箱大港的号角。其中,厦门港的一项定位是“厦门市、漳州市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对此,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该局将统一港口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继续发挥港口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推动大招商、招大商,打造新一代港产城综合体。

提质降本增效 做营商环境的“领跑者”

去年通过五项优惠措施共减免企业成本约15338万元,今年将陆续出台更多优惠措施

对于一座成熟港口来说,基础设施环境就是营商环境的体现。历经40年发展,如今的厦门港已具备接待全球最大集装箱、国际豪华邮轮的能力,码头、航道水平世界一流,世界知名航商悉数进驻,航线通达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个港口。

在这样的优质营商环境下,厦门港如何利用优势,开展招商工作?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港要做营商环境的“领跑者”,激发发展新动能——船能顺利进出只是第一步,要继续强化效率做到“不等不候”、压缩船舶在港时间;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为货主“降本增效”,省下真金白银。

今年,厦门港启动海沧航道四期建设,进一步改善这一集装箱核心港区的服务能力。该工程建设规模为20万吨级航道,全长11.5公里,将满足常态化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的要求,并接续20万吨级厦门港主航道,形成大型集装箱船舶从进港到靠泊的全程“高速路”。

再比如,海铁联运已经成为厦门港拓展腹地的新生力量。2019年1-4月,厦门港完成海铁联运集装箱量11594标箱,同比增长115.3%,其中4月完成3440标箱,同比增长130.25%。目前,厦门港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将铁路延伸到码头前沿,实现海、铁两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厦门远海码头进港铁路专用线、港四道铁路延伸线正积极建设中,争取尽早投入运营,打通“最后一公里”。

同时,厦门港还延续《厦门市促进厦门港海铁联运发展的扶持意见》,进一步激发发展新动能——该政策是厦门港“提质降本增效”的举措之一,去年,厦门港暂缓开征外贸船舶锚地停泊费,继续实施政府购买集装箱查验服务费,降低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和引航费,全年五项优惠措施共减免企业成本约15338万元,今年,在延续该措施基础上,更多的优惠措施还将陆续出台。

发挥多区叠加优势 做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丝路海运”的运作方向是打造“生态圈”,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厦门港是特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特区、自贸区、自创区、海丝核心区、综改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在厦门港实现100%体现,因此厦门港早已成为重大改革先行政策的试验田,诸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力度大、效果突出的创新举措均已在厦门港落地。

如今的厦门港已经是“海丝”重要港口节点。去年12月24日,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平台“丝路海运”在厦启动运营,截至今年4月30日,34条命名航线共完成407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3万标箱。其中,厦门完成335个航次24.6万标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4%,跑出发展新速度。

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招商工作角度看,“丝路海运”的运作方向是打造一个“生态圈”,将海上、陆地的多种物流方式有机衔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目前,不仅加入“丝路海运”联盟的船公司和航线越来越多,境内外货主也慕名而来,为厦门港千万标箱强港贡献优质增量。

厦门港也在积极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自2001年开通的厦金航线,依靠快速、实惠、便捷等特点,至今已有约1800万人次经由该航线往来两岸。近期,厦金航线五通码头三期工程将完工投用,进一步深挖航线潜力;本月,厦台邮轮临时恢复开航,令两岸旅游业者期冀。

拼出发展新格局 瞄准做优增量做大总量

将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突出招大引强,突出高端先进,突出总部经济

港口的特点,在于其对城市经济的服务和带动作用。因此,在港口招商引资工作中,厦门港口管理局将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突出招大引强,突出高端先进,突出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优秀航运企业在厦开设区域总部,拼出发展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厦门港已经在积极接触一家国内领先的内贸集装箱运输企业,争取该企业在厦设立区域总部。目前,该企业看好厦门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有望在厦开辟新业务。

再比如,作为新兴产业代表,邮轮产业叠加千亿现代物流业和千亿旅游会展业的发展优势,顺应产业集聚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优质增量。

那么,如何让邮轮产业招大引强,进而做优增量、做大总量?去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与星旅邮轮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总部在香港,运营总部计划设在厦门。据悉,星旅邮轮计划购置7万吨级邮轮“鼓浪屿号”,以厦门为母港开展运营,未来还将不断扩大规模,使厦门邮轮产业拥有自己的发展“底牌”。

同时,厦门港口管理局透露,厦门港还在与诸多有意开展邮轮业务的知名央企洽谈,争取这些企业在厦设区域总部、购买自有邮轮、开展母港运营。

优化服务打造平台 港口产业要补链强链延链

要结合港口产业特点,哪一个链条环节还有弱项就去补强,哪一个产业链能够延长就下力气

补链强链延链,也能帮助港口产业拼出发展新格局。在这方面,厦门港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将优化服务、打造港口专业交易平台作为补链强链延链的关键。

“港口是货物集散的节点,利用这个优势,通过优化服务,可以吸引企业在此开设交易平台,不仅企业增效,也能带动港口产业整体做强做大。”该负责人说。举例来说,之前,厦门港的红酒清关需要45天,而其他港口只需要7天,交易平台建不起来;之后,厦门港积极优化通关环境,一举将45天变为5天。现在,厦门已经是全国第一大啤酒口岸,红酒、洋酒进口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三、第五。

因此,厦门港的补链强链延链工作,不局限于“找一家企业”,而是要结合港口产业特点,哪一个链条环节还有弱项,就去补强;哪一个产业链能够延长,就下力气。

邮轮产业链也要拉长,带动人员就业和税收。在这方面,厦门港要利用自身禀赋,比如,邮轮单航次消耗大量物料,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一都是消费品,牛奶、水果、生鲜等均是全球采购,厦门港要积极利用通达世界的货运航线和多区叠加优势,打造免税物供基地,做好冷链物流,把邮轮物供做成“独门绝技”。

数字

2000万标箱

近日,《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正式吹响迈向2000万标箱大港的号角

138个港口

如今的厦门港已具备接待全球最大集装箱、国际豪华邮轮的能力,航线通达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个港口

335个航次

去年12月24日,“丝路海运”在厦启动运营,截至今年4月30日,34条命名航线共完成407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3万标箱。其中,厦门完成335个航次24.6万标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4%

1800万人次

自2001年开通的厦金航线,依靠快速、实惠、便捷等特点,至今已有约1800万人次经由该航线往来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