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6月15日消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窗口定为6月16日10时11分至10时50分,瞄准窗口前沿实施发射。发射成功后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6月15日消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窗口定为6月16日10时11分至10时50分,瞄准窗口前沿实施发射。发射成功后,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将进一步提升,由此达到完全服务能力,北斗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也将更上一层楼。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北斗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成,整个北斗生态系统有望形成良性循环,进入产业高景气周期。
2020年行业总产值将超4000亿元
北斗组网完成对于卫星导航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2020年是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之年,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新一轮发展提供重大推动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5月18日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将近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预计2020年产业总体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根据《白皮书》,2019年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产业核心产值为1166亿元,同比增长9.1%,在产业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3.8%。
北斗应用正在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已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导一体化芯片,智能手机已成为卫星导航系统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手机有400余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近300款。
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72亿台。
随着北斗应用的拓展,包括汽车导航后装、汽车导航前装、监控终端、高精度定位机等应用,在应用终端销量的占比逐渐提升。2019年,除智能手机外的北斗导航终端产品销量占全部终端产品的19%,而2015年仅占5%。目前,含智能手机在内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
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深入推进,近几年来,北斗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中,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电力应用、农业、测量测绘、市政管理等领域。《白皮书》介绍,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秘书长张全德介绍,在2020年北斗全球系统全面建成之际,北斗将面向全球用户提供7大服务,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所提供的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将为北斗高精度的泛在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而短报文与移动通信的结合,也将有望使短报文应用在手机市场有所突破,开启大众规模化应用之门。
据介绍,北斗系统是全球四大导航卫星系统之一,美国的GPS系统目前领先全球,但北斗系统正在逐步赶超。单从定位精度来看,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民用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亚太地区精度在5米以内,在增强系统加持下精度可达1米,远远优于GPS全球定位均在10米以内的精度水平;测速与授时精度方面,北斗三号也可与GPS全球授时精度持平。此外,北斗系统通导结合的发展特色为全世界独有。
张全德说:“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作为系统的独特与优势功能,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也将迎来功能性的全面升级,区域服务容量提高到1000万次/小时。可以预见,高用户容量、大传输量、小型化、低功耗的北斗三号短报文服务,必将拓展形成更大的北斗通信服务新应用市场。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北斗短报文的资费也有望显著降低,进一步提高对大众用户的吸引力。”
北斗标准在各行业的国际化也正在顺利推进。国泰君安通信分析师介绍,北斗标准的国际化正逐步渗透到民航、海事、移动通信、船载设备、电力等细分领域,并细化落实。2019年,北斗国家标准和专项标准陆续发布,并已经走向国际。例如,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基本完成验证,预计于2020年可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首个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北斗中轨搜救载荷相关标准文件制定和入网测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首个北斗船载终端检测标准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审议。
该分析师还表示,目前,北斗产业已进入Gartner曲线中规模增速回升的复苏期,在全球应用推广后,北斗产业预计将会进入生产力成熟的长效发展期,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产业进入高景气周期
根据《白皮书》,北斗三号卫星部组件已实现了100%国产化,卫星核心的元器件也全部实现国产化。我国实现了卫星导航基础产品(天线、芯片、板卡、接收机)完整的产业链,多家产业链公司已取得不俗成绩。
据了解,司南导航、北斗星通等公司占据高精度芯片市场的较大市场份额;接收机制造的厂商如中海达、华测导航都已在产品中推广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卡;天线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北斗星通子公司华信天线垄断;海格通信北斗三号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射频芯片在用户实物比测中成绩第一,实现北斗三号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基带芯片率先一次性流片成功。
不过,招商证券分析师关注到,北斗产业链产值呈现向下游领域倾斜趋势。随着北斗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成,上游占产业链的产值占比逐年下滑,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上游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在产业链产值占比,由2015年的14%逐年下滑至2018年10.90%,下游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产值占比则同期上升超过16个百分点,达到41.60%,具有更大发展弹性。下游批量应用场景的落地将形成规模效应,带动上游芯片和模组等器件通过规模批量实现成本控制,整个北斗生态系统有望形成良性循环,进入产业高景气周期。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北斗导航本质上是构建精准时空网络的底层平台技术,是未来万物联网的重要传感器之一,预计未来北斗卫星将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技术方向互联融合、相辅相成,彻底变革国内通信网络设施形态,并且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提供精准时空信息。
国泰君安认为,未来随着5G全面建成并与北斗深入融合,与位置服务、5G、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糅合等新进展或不断涌现,大众领域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或将成未来北斗在民用方向大规模爆发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