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浙江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标准化综合改革已经四年,成效如何?5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视频连线形式召开2020年省部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浙江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标准化综合改革已经四年,成效如何?5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视频连线形式召开2020年省部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浙江省副省长陈奕君表示,2019年,浙江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进入第三阶段,双方合力共建工作大平台、合力提升标准话语权、合力探索试点新空间,省部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当前,浙江省11个设区市和78个县(市、区)政府均建立了标准化议事协调机构。2019年,“浙江制造”标准新增565项,总数达到1418项;发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49项、农业农村领域标准33项,牵头制定就地城镇化、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等国家标准121项。
浙江标准化建设迎“四大突破”
疫情期间,浙江出台疫情防控12项地方标准,首创疫情防控一图(五色图)、一码(健康码)等标准;上线运行“新冠肺炎防护防疫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了实时、有效的防护防疫标准信息服务。
“浙江诸多‘标准’落地,为科学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技术指引,更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浙江经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说。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章根明介绍,在浙江省抓试点推进、抓体系建设、抓统筹协调、抓标准实施、抓基础保障等工作开展下,2019年浙江省标准化建设在国际标准化、数字经济标准化、社会治理标准化、乡村振兴标准化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当前,浙江省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总数达到22项,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成为全球首个标准博览会,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此外,中国计量大学牵头“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已有31个国家的112所高校加入;浙江通过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浙江“美丽乡村”标准化模式和经验。
在实现数字经济标准化上,浙江以之江实验室为依托,筹建数字经济标准创新联盟;成立ISO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技委(ISO/TC321)并在杭州召开首次全体会议,通过4项国际标准提案;筹建区块链省级标技委,推动智能制造标准联盟牵头制定行业标准17项、发布团体标准20项;制定数字经济领域“浙江制造”标准58项。
随着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杭州建设标准创新型城市,湖州打造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城市,丽水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标准化试点,义乌建设“标准城市”等特色实践相继开展,成为统筹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的良好典范。
在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上,浙江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标准体系;制定《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明确提出该标准实施覆盖面3年达到90%的目标;组建乡村治理省级标技委,开展乡村治理标准化专题研究,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
提炼标准化综合改革“浙江经验”
2020年是浙江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收官之年。如何提炼总结试点经验?会上,浙江省政府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2020年标准化工作省部合作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分为6大部分,共20条任务,突出改革引领、战略引领、合作引领三块内容。
“在当前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既要做好深化文章,总结提炼试点有关做法,固化成为制度和机制,又要拓展新的局面,以改革为基础,出台新的规划和政策,推动浙江省标准地位进一步立起来、标准创新进一步活起来、标准效能进一步强起来。”章根明说。
据介绍,浙江将牢牢把握“改革”这个关键词,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战略推进体系,完善省级部门标准化建设考评,完善市场类标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开展标准“领跑者”评价,以市场化机制实施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在强化“战略引领”上,浙江把标准化战略融入省域治理现代化,加快构建先进标准体系,激发各领域“标准化+”效应。据悉,浙江将探索政府整体智治、精密智控标准化,开展“标准化+”市场监管行动;围绕制造强省建设,浙江全面开展对标达标提升工作,提升“浙江制造”标准产业链契合度;围绕高标准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围绕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开展国际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
此外,在合作引领上,浙江将充分形成省部合力,开展更多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更多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同时,浙江将集聚省部资源共同推动工作,推进长三角标准一体化工作,开展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等工作。
陈奕君说,浙江要加快先进标准体系构建,提升先进标准体系对产业链的覆盖面和契合度,在引领数字化变革、领跑制造方式转型、促进技术创新应用、增强绿色发展底色等方面有所作为,特别是发挥好“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作用,抢抓全球产业链重构先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