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
15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
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1069亿元,占总产值的35.44%,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1947亿元。
北斗应用市场显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
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
白皮书显示,北斗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十几个行业领域。截至2018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8000万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接近7亿台/套(含智能手机),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群体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50万。截至2018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51家。产业群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包括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在2018年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
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 (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 6 万件,位于全球首位。2018 年度专利公开量达到12684 件,再次突破新高。
北斗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皮书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100 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
北斗应用市场进一步拓展
白皮书显示,2018年,北斗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民航、海洋观测等新兴市场得到应用。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李东航介绍,其中,北斗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球首款基于北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的无人驾驶电动港口牵引车(L4级)于2018年在天津港投入试运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可完成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
北斗在农业市场应用步入快速增长期
白皮书显示,目前,北斗系统在农业市场的应用快速增长。其中,在深松整地作业监测、自动导航驾驶作业、远程监控和作业调度安排、无人机植保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拓展。
截至2018年底,21个省市区、378个县市、1200多个农场推广应用,累计装机量超过3万台,覆盖 6000多万亩耕地。
北斗精准服务为世园会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李东航介绍,在北斗应用中,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车已在北京市建成区开展周期性检测作业,并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目前开展“燃气+北斗”应用的城镇已由2016年的300余个迅速增至2018年的600余个。根据预测,北斗燃气泄漏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40亿元以上,而燃气行业的北斗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70亿元。
数字市政成北斗应用重要增长点
白皮书指出,2018年,北斗在数字市政方面的应用已渐成规模化趋势。北斗作为不可缺少的时空数据获取单元,为城市物联网体系提供了基础的时空参数,保障了数据的准确、可信、可用,已经在城市基础设施资产数字化和运营数字化方面体现出巨大价值。
李东航表示,未来几年,将爆发巨大的市场需求,给北斗应用带来每年超过千亿的市场空间,成为北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北斗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据介绍,随着2020年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建设完善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迎来由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带来的升级变革。
李东航说,未来,北斗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加速实现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时空信息为核心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产品,料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位置服务中,大规模进入到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完)(记者 马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