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三成 提供了1.91亿个就业岗位

2019-04-19 15:00:17
来源: 第一财经

  【摘要】 2018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三成 提供了1 91亿个就业岗位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过去的2018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三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并提供了1.91亿个就业岗位。

4月1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达到34.8%。2018年数字经济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表示,未来伴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并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发凸显。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大用户连接能力等显著特征,对构筑数字化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

就业贡献方面,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余晓晖表示,与4G相比,5G应用将与更广泛的实体经济领域结合,极大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形成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数字经济也成为我国优化就业结构、实现稳就业目标的重要选择。

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占全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在全国总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07%的背景下,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1.5%。

数字经济助力实现稳就业目标,催生了灵活就业新模式,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众创”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除了产生传统的雇佣型就业外,还催生了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新模式。

余晓晖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发展数字经济,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创造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也会带来经济波动风险,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技术应用、新旧业态更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会加剧结构性失业风险。

比如,机器换人风险加剧。余晓晖称,我国制造业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主要从事的是生产组装等常规工作,就业者只需要具备较低技能即可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极大,一旦被机器人大规模替代,将带来巨大就业压力。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呈现上涨趋势,在2018年上半年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73,849.1套,同比增长23.9%,智能机器设备的运用使得厂家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人工流失率高、交货周期短、安全问题等多方面的挑战。

虽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余晓晖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举步维艰,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环节相关制度尚不完善,成为大数据产业乃至数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比如,浙江省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1号工程来抓,出台多项举措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等发展,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经济发展。贵州省政府2017年2月发布《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提出加快谋划和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主体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