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继续引发关注,这次,检察院“亮剑”直指腾讯。8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公告称,深圳市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继续引发关注,这次,检察院“亮剑”直指腾讯。
8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公告称,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的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公共利益。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所谓“公益诉讼”,于2012年8月31日被引入民事诉讼法。法律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年10月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确立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如果发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提起诉讼,涉及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有关主体发出检察建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新规》第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前,应当履行以下诉前程序:(一)依法督促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二)建议辖区内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有关组织提出需要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的,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支持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应当在收到督促起诉意见书或者检察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依法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
此次公告中,海淀检察院也提到,请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机关和社会组织在本公告发出三十日内将有关情况书面反馈至检察院。也就是说,目前还没到检察院提起诉讼阶段,是履行诉前程序。
对此,腾讯方面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表示将认真自检自查微信“青少年模式”的功能,并且虚心接受用户建议以及诚恳应对民事公益诉讼。“我们很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微信将积极承担起保护和引导青少年的社会责任。”
据悉,早在2020年10月,微信主动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并一直在持续完善其能力。目前开启后,家长能够设置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等产品的开放范围,且支持展示视频号青少年专属内容池,限制青少年用户发起直播以及使用直播打赏,关闭小游戏、Q币充值、信用卡等功能。
微信表示,将借此机会广泛收集用户反馈,不断完善对青少年的各项保护措施,并持续对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与家长共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上网生活。
实际上,针对腾讯的公益诉讼已不是第一例,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腾讯运营的“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一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这是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认为,“王者荣耀”游戏存在以下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腾讯不断下调适龄标准,当前游戏评级不符合“12+”;游戏人物形象设计过于暴露,网站及社区存在大量色情、低俗等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游戏人物篡改了历史人物形象,践踏民族传统文化;游戏商场充值限额及抽奖模式违反了国家规定;潜在的诱导性沉迷设定弱化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增加了沉迷风险。
8月初,央媒发文批网游,并直接点名“王者荣耀”后,该游戏升级健康系统规则,未成年用户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禁玩,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2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1小时。未满12周岁的用户无法进行游戏充值。
在此之前,腾讯宣布推出游戏未保“双减双打”新措施,将从“王者荣耀”试点。
本周,腾讯股价一度出现巨震,总共跌10.85%。截至周五收盘,腾讯股价报453.6港元/股,涨3.33%。
(钛媒体App编辑刘萌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