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图强党旗红|探索浩瀚宇宙,他们事业聚人、人才为本

2021-08-06 08:12:13
来源:

  【摘要】 「本文来源:中国网」8月6日凌晨,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谷,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2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

「本文来源:中国网」

8月6日凌晨,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谷,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2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迎来8月首战“开门红”。

“5、4、3、2、1!点火!”此次任务的01指挥员,是我国首位女性发射阵地指挥员——张润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实现“01”梦,张润红把技术阵地岗位干了个遍,熟练掌握了发射场20多个分系统近200个岗位专业知识,在一次次岗位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像张润红一样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犹如一个个助推器,汇聚起了“大国重器”腾飞的磅礴力量。

“航天事业是自带光环的神圣事业,中心是成就人才的红色沃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赵新介绍,“正是源于事业的感召、舞台的激励,源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源于鼓励创新、鼓励创造的创业环境,老一辈航天人悉心帮带、甘当人梯,一大批技术骨干得到锻炼,成长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翻开资料,一个个数据彰显着这座发射场的生机与活力。据统计,该中心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龄33.1岁,他们中,博士学历占比3.4%,硕士学历占比32.6%,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是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鲜明的特质。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据悉,近年来,该中心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持续发力锻造覆盖航天发射组织指挥、技术研究、测试操作、综合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人才方阵,先后建成航天发射场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建了以“车著明创新团队”为代表的11支科技创新团队和15个技能革新攻关班组,积极与22家国内著名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签订联合人才培养协议。

“两场追梦”胡旭东、“数据专家”车著明、“百发百中”鄢利清、“清华学子”于新辰、“刀尖舞者”周习震……目前,该中心构建形成了金牌指挥、科技精英、大国工匠为主体的强大人才方阵,激活了人才辈出的“一池春水”。

同时,他们也致力于为高校学生代表参加中心任务实践锻炼、参观航天发射等提供便利,在航天科普教育、国防教育、航天文化传播等方面,给予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大力支持。通过双方人才共同充电学习、开拓视野,探索出了一条“共享共育共用”优秀人才的联合培养路子。在此开放协作环境下,教育部会同四川、海南、贵州多地党委政府为该中心解决航天工作者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为投身一线的航天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助力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圆满执行。

“一流的航天发射场要靠一流的人才来实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表示,“这些年,中心党委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党委工程’常抓不懈,创新人才发展理念、培养模式、方法手段和制度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浓厚创新氛围,人才队伍又‘红’又‘专’,为万无一失、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黄国畅 郭文彬 照片:凌斯秦 白肖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