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兵败内幕曝光?

2021-08-06 06:18:17
来源:

  【摘要】 2020年9月,由体育总局参与联合拍摄的电影《夺冠》上映。这部一举拿下超过8亿票房佳绩的热片,曾闹出一段小插曲。据说片中曾有搞笑镜头,是

2020年9月,由体育总局参与联合拍摄的电影《夺冠》上映。

这部一举拿下超过8亿票房佳绩的热片,曾闹出一段小插曲。据说片中曾有搞笑镜头,是饰演“陪打教练”的彭昱畅嫌食堂不给鸡腿吃大吵大闹,夺过女排姑娘的鸡腿就啃,引发人物原型、功勋教练陈忠和不满。

在一封网络曝光、后来也无人辟谣的信中,他恳请有关领导,停止某些人“商业运作”,将其名字、肖像、所有关于他的情节拿掉:

我陈忠和是怎样的人,中国排球界、国际排球界知道,国家知道、人民知道。

最终,剪完的成片,由《中国女排》更名《夺冠》,袁伟民、陈忠和及所有老女排成员名字无一露出。影片上映后,前女排球员杨昊发声犹如项庄舞剑:

一打开微博看到好多留言,公道自在人心,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秦鉴君看了这部评论冰火两重天,被调侃是《郎平传》的片子。其中,从美国带回现代训练理念的郎平,新一代“超巨”且真人出演的朱婷令人印象深刻。

谁也没有想到,彼时如日中天,刚刚于2019年11连胜卫冕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在东奥会收获三连败,黯淡出局。被寄予厚望的朱婷,首场比赛仅得4分。

赢球时举杯相庆,万众抬轿,输球后就要揪一个罪人出来了。

很多人都问:朱婷手腕有伤,为什么非她不可呢?

诡异的是,就在女排出线无望,郎平作出“朱婷休息”的部署后,中国队反而精神抖擞,接连击败意大利和阿根廷,与之前的梦游表现判若两队。

吃瓜群众都能看出的问题,日常训练就应该发现致命隐患,铁榔头看不出来吗?

郎平此行带上5个主攻手,难道不是未雨绸缪?

有好事的日本记者把镜头凑过来,爆料说郎导一直不想上朱婷,可是上面领导和赞助商说朱婷必须上,朗导拗不过。

在国内大环境里泡了这么多年的郎指导,肯定不会说这种话的。可如果这话不是捏造,又是谁放的风?

接着就有更多好事网友翻开录像,一帧一帧扒出“蛛丝马迹”。

有人说前几场指导时,郎平经常瞪或者看,那位传言要接班的助理教练安家杰,比赛风格更像是后者排兵布阵,“郎导已被架空”。

还有人抓住一个镜头,中国对阿根廷时最后一个球,镜头对准张常宁,她先是看向郎平的方向,后又转头看了安家杰,表情“耐人寻味”。

至于被安家杰提拔的自由人,那位压着名将林莉倪一头的王梦洁,此次比赛蜜汁表现仍主力雷打不动,被群嘲“买了什么票可以在场上看球”,也被质疑是关系户,是想借老队员的实力“摘桃子”。

最新信息是,我看到有人爆料“内幕”说:郎平接手球队时曾和组织达成协议,由她承担人员薪资等,打出成绩后的广告分成,按协定来。但这些年成绩出来后,争利益的各方力量就多起来。特别是,东奥会前,排协背着郎平,和各方签订了广告协议,且郎平等不得另外签合同,直到前往东京时女排队员才被通知。该协议规定的最低条件是小组出线,于是郎平等愤而输球。

这段“内幕”我是存疑的,从郎平和队员们哭成泪人看,我相信,至少“故意输球”是站不住脚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郎平接手球队后,中国女排的商业价值大大提升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长期来女排一直面临“人才断档”的忧患。2013年,前女排队员惠若琪曾在一场活动吐槽说:

排球运动员一年的薪水,还赶不上篮球队员一场球的工资。

甚至郎平自己,也曾多次“自掏腰包给队员买蛋白粉、包春节红包”。大概是有过美国从业经历,回国后的郎平,一直致力于推动女排职业化,开始有意识培养朱婷这样的超级巨星,力挺女排对接商业活动。

大白话说,只有让未来年轻人看到“钱景”了,才能后继有人,中国女排才能长盛不衰。

但是,商业化的女排,其利益背后的纷争和撕裂,却似乎并非空穴来风。这样的故事版本,田亮等运动明星曾多次上演。

众所周知,运动员的商业活动,是需要经过上级审核,甚至由管理部门代理的。而管理部门主导的商业活动,与球员私接业务的“擦边球”,往往是引发冲突,甚至决裂的导火索。

2005年,跳水王子田亮就因走穴过多,“屡教不改”,被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开除。

2014年,刚刚夺取亚运会冠军的宁泽涛,私下与伊利签下合作,却未料游泳中心领导与蒙牛签下集体合同。领导要求宁泽涛与伊利解约,遭拒绝,宁泽涛随即遭受饭卡消磁、被迫搬离宿舍、个人训练叫停的系列处罚。两年后里约奥运会,身体和心理状态堪忧的宁泽涛,爆冷无缘决赛。

即使一代天骄的姚明,也不能例外。2003年,赞助中国男篮的可口可乐,将姚明、巴特尔、郭士强三人头像印在瓶身上。而令姚明尴尬的是,他的个人赞助商却是可口可乐的对手百事可乐。迫于无奈,姚明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索赔一元。在由媒体人撰写的传记《姚明行动》中,姚明吐槽说,他登陆NBA后,每个休赛期都要跟着国家队,打大量盈利性质的热身赛:

“打那种比赛让我感觉中国男篮就是个马戏团,到处去取悦赞助商,但我不是个小丑。”

女排兵败东京后,有媒体7月31日发文《世界杯后狂接24个广告!热搜不断代言不停,是这些榨干了中国女排?》,暗戳戳来了这么一句:

“教练队员社交媒体沦为广告宣传,拍电影熬到身体吃不消”。

这其中,有多少是多方达成共识,有多少是奉命行事,并不清楚。

从公开信息看,也是早有风起,吹皱一池静水。

就在去年1月,疫情初发,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中国排球协会突然发布一则“维权”声明,称个别企业和商家,利用中国女排名义,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女排集体肖像、中国女排成员个人形象或相关标识、文字进行商业宣传,严重侵害了中国女排及女排成员的合法权益:

“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其中所指,意味深长。

与之相关,也是这个7月,郎平、朱婷、张常宁等均被曝出个人承接商业活动或广告,秋后“问罪”的舆论意图跃然纸上。

如今,一切随着郎平一句兵败“主要责任在我”暂归平静。

她提到了对排球的眷恋,为国出征的光荣,而后紧接着这样一句话:

让我觉得干得实在是太累了。

是功是过,只能交给人心评说了。

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写道,那位曾被小主人公厌烦的老师,异常珍重地告诉同学们:“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郎平对中国女排的最后告白,同样是热爱。

却不知道她的最后一课,人们能听懂多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