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扬州棋牌室的传染链,还在不断产生确诊病例。8月4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0例(南京市报告4例,扬州市报告36例),22例为轻型,16例
扬州棋牌室的传染链,还在不断产生确诊病例。
8月4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0例(南京市报告4例,扬州市报告36例),22例为轻型,16例为普通型,2例为重型。
8月5日,扬州市第七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62例,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6227人,已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隔离管控。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被紧急按下暂停键之后,上百万人面临生活节奏被打乱的复杂。

△扬州开展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图为8月4日邗江区邗上街道连夜在封闭小区为重点人群组织核酸检测。
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5日介绍,目前扬州已经完成两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累计完成核酸采样检测320多万人次,发现阳性感染者26人。目前,江苏各地,尤其是离南京、离扬州通道,及出江苏通道处于管控状态。
01
一个人,何以“攻占”一座城?
7月28日以来,扬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已连续4天超过南京,接连突破两位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扬州的本轮疫情形势何以发展至此?恐怕跟1号病例的一些关键行为密不可分。
根据官方通报,扬州此轮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是一名64岁的南京女性毛某宁。7月21日,毛某宁从南京江宁区乘大巴来到扬州,与其姐姐同住。
而就在她离开南京的前一天,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检出9例核酸阳性。21日一早,南京通报,中高风险地区、封闭区域内的人员足不出户,封控地区人员只进不出。毛某宁居住地所在的禄口街道为封控区域。
根据通报,毛某宁21日上午擅自离开已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来扬州。
在这样的背景下,抵达扬州之后的毛某宁及其亲属,不但没有按照扬州当地的要求,主动向社区报告南京旅居史,还在21日至27日期间,频繁活动于多处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棋牌室、农贸市场、饭店、商店……
直到7月27日,毛某宁因出现咳嗽、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到扬州友好医院就诊时被控制,28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她的姐姐也随之确诊。
确诊之前,姐妹俩一起多次出入两家不同的棋牌室。
她们感染的,是传播力极强的德尔塔病毒。据统计,截至8月2日24时,扬州已有60例确诊病例曾去过棋牌室,60岁以上66人,占比68.8%。
8月3日,江苏省卫健委副主任周明浩回应扬州通报一天新增40例确诊病例时指出:扬州本次疫情暴发围绕着棋牌室,也就是麻将馆展开。麻将馆空间相对密闭、通风条件差、人群聚集、人流量大,很容易造成病毒传播,参与打麻将的人同时在不同的麻将馆之间流动,目前已发现至少三家麻将馆,导致短期内出现多个暴发源头,疫情迅速扩散。
正如有媒体评论,“任性的是一个人,承担后果的却是一座城”。然而,确诊后的毛某宁,在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时,拒绝说出来扬州之后的行程。
8月3日,扬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2021年7月29日,该局依法对毛某宁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扬州邗江区分局民警4日表示,因毛某宁正接受治疗,刑拘措施暂缓;至于其是否涉嫌违反公共安全罪,需由检察机关决定。
02
疫情防控中的“大雷”:隐瞒行程、拒绝流调
事实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因为“隐瞒行程、拒绝流调”受到法律制裁的,毛某宁并不是第一个,但她刷新了“隐瞒行程”后果的严重程度。
一方面,因为她携带的病毒是传播力更强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另一方面,她活动的场所是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接触的人群是抵抗力较弱的中老年人群;再者,随着疫情延续,很多人已经出现了防疫疲劳、防控松懈,甚至毫无防护可言。
扬州的传播链证明,在疫情面前,“隐瞒行程”承担法律责任,绝非“小题大做”。
8月4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也公布了一起隐瞒行程的案件:阮某林因隐瞒到市六院附近网吧上网等事实,被警方立案侦查。
据悉,阮某林是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陪护人员,7月30号被确诊。面对防疫人员的多次询问,他多次隐瞒其在郑州市六院附近的公共网吧上网等事实,使防疫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其密接者,造成了严重后果,涉嫌危害公共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0条的规定,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8月4日决定对阮某林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鉴于他是确诊病例,待其康复后,再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为什么说是疫情防控中的“大雷”?这里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为“防疫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确诊病例的密接者,造成了严重后果。”
防疫,就是跟病毒拼速度、抢时间。早一步找到密接者、早一步完成针对性更强的隔离、检测,才能早一步发现更多可能的感染者,从而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总有人不理解。或者说,理解了,却依然不在乎。法律,也许最好的教育,“你对社会不负责任,法律就要叫你负责任”。
03
不给防疫出难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决定水桶容量的,往往在于是否补齐了短板;决定疫情防控成效的,往往在于是否堵住了漏洞。
在流调过程中,相关人员的隐瞒和拒绝背后,除了大局意识于规则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过往案例表明,“无知”之外,或许还有“恐惧”。
当个人详细的行程被大范围公之于众,其中可能包含不想让某个特定的人知晓的秘密,这些秘密,或许会引发家庭矛盾、也许会带来朋友误解、也许会因此丢了工作……
此外,还有一众网友,仿佛拿着放大镜一般,根据行程窥探还原出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或同情怜悯、或致敬颂扬,亦或,恶意揣测、肆意调侃。原本岁月静好的普通人,有几个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聚光灯下呢?
早前就有媒体梳理发现,全国范围内,包括石家庄、成都、沈阳、杭州等地,累计出现过10余起流调信息泄露事件。流调中的个人信息,一旦保护不慎,很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甚至让当事人“社会性死亡”。
目前,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几乎已经成为共识,疫情短期内不会彻底结束。未来的流调信息公布,是否还有进化的空间?如何进一步减轻被流调者的心理顾虑?或许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作为普通人,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光明磊落,唯有如此,将来面对可能的流调,也可以更加坦然地配合。
在这场人类共同的战役里,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愿扬州早日结束此轮疫情,愿大家安好。
作者:王二丫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大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