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来源:郑州晚报」8月5日,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8月5日18时,郑州市共报告本土病例112例,
「本文来源:郑州晚报」
8月5日,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8月5日18时,郑州市共报告本土病例112例,新增3例确诊患者和8例无症状感染者,11人均为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发现,已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112例感染者中,19例确诊、93例无症状;二七区94例、管城区2例、金水区5例、荥阳市3例、惠济区1例、新郑市7例。
郑州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计划6日完成
截至8月5日10时,二七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已基本结束,共检测85.61万人,有2例结果异常,正按程序进行复核并实施相应管控措施。
为彻底排查潜在人群感染者,尽早切断病毒传播链条,郑州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于8月5日上午9时逐步启动,计划于8月6日17时完成采样工作。本轮全员核酸检测采用1+1工作模式(一人登记,一人采集),组织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采样队伍2.2万人,统筹省内外核酸检测机构技术力量,最大检测能力达到75万管/日。为确保采样过程安全有序,封闭区由采样人员上门按照1:1单样检测;封控区按5:1混样检测,其他区域按照10:1混样检测。
一般公众原则上无需使用护目镜
对于郑州确诊患者,医疗部门将采取哪些治疗方法?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日常防护如何做到有效病毒防控?日常是否有必要佩戴护目镜?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张士东说,对于确诊患者,郑州采取集中收治原则,在国家和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现场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要求,结合郑州此次疫情的病人特点,一人一策,多学科会诊。同时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中药早期干预并开展心理疏导。到目前为止,现有病患中没有出现重症病例。
关于个人防护问题,护目镜以及防护面屏一般在隔离留观区和隔离病区,医疗机构内进行核酸采样以及气管插管、吸痰等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喷溅操作时使用,一般公众原则上无需使用护目镜。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更重要的是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目前许多医疗机构都发布了疫情期间诊疗工作告知书、就诊告知书等,提醒广大市民就诊注意事项。
在此,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郑州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全方位监管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朱忠锋表示,为切实做好进口货物疫情防控工作,扎紧冷链物流口袋,郑州主要从三方面采取举措:
一是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郑州市平均每天进口冷链食品2000余吨,疫情防控任务艰巨。为此,我们强化源头管控,抓好惠济和中牟两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严格做好预防性消毒、抽样检测、人员防护、医废处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深化终端管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市场督导检查,督促经营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开箱消毒、专柜贮存、从业人员管理等工作。加强依法监管,严厉查处不配合集中监管、非法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的违法行为。
二是进一步加强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货物监管。今年3月份和5月份,郑州市在口岸环节先后检测出3起进口非冷链货物阳性事件,针对这一情况,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强化督导检查。督促相关经营企业按照“谁进口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原则,对来自高风险国家的进口集装箱货,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对货物的外包装、集装箱内壁及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实施预防性消毒。
三是进一步加强进口货物从业人员管理。强化人物同防,对与入境货物及环境直接接触的高风险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减少与其他人群的接触。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疫苗接种和定期核酸检测要求,必要时增加核酸检测频次,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郑州市中、高风险地区确保物资供应
在发布会上,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慧芳关于保障物资供应情况进行通报。李慧芳表示,截至8月5日18时,郑州市已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21个,不可避免地对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为保障居民封闭管理期间的正常生活,郑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一是积极协调物流车辆通行,为商超企业办理200多辆物资保障车辆通行证,解决物资配送难题。二是加大商超保障力度,指导商超物流配送部门根据物资需求动态变化,加大配送频率、及时补充到位,确保物资供应充足,同时全力保障封控区内商超门店正常运营。三是创新物资配送方式,运用社区微信群、电商平台下单、物流小车到社区等方式,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确保生活物资能够第一时间送到居民手中。四是设立快速核酸监测点,在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物资车辆司机设立快速核酸检测服务;下一步还将根据需要,增设快速核酸检测点,力保物资运输渠道畅通。
来源:正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