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乒乓球队,yyds!马龙,yyds!昨天乒乓球男单决赛上,32岁马龙以4:2的成绩击败小将樊振东,成为首位卫冕奥运会男单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

中国乒乓球队,yyds!
马龙,yyds!
昨天乒乓球男单决赛上,32岁马龙以4:2的成绩击败小将樊振东,成为首位卫冕奥运会男单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也实现了双圈大满贯,成为历史第一人。
在这条超级大满贯的大路上,马龙年少成名,28岁实现大满贯,33岁占据统治地位,连续34个月、累计64个月排名世界第一,两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就连刘国梁都评价他是“超越时代的代表”。

可这样一个人,对于马龙来来之不易。马龙曾感慨到“感觉像做梦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在做梦。”
这一切都不是梦,蓄过的力,都是此刻的光。
就像昨天场外解说员小姐姐说的:“最后所有的掌声和荣耀,都要带给老将我们的队长马龙,马龙告诉我们,漂亮的离场并不只是在巅峰时期退役,也有绝地求生,也有从零开始。他是最好的奥林匹克的象征。”
01.用刻苦打败天才
领国日本给马龙起了“六边形战士”的头衔,他们以游戏中惯用的六位雷达图来评判对手的实力,马龙在力量、速度、技术、发球、防守、经验上边框全满,是游戏中的大boss。

马龙给人的感觉就是稳。刘国栋曾评价他:球风很正,就像他本人是球队公认最努力最有天赋的一个运动员,是战术大师。他把球玩到了极点极致。
这一切离不开他的勤奋。在不缺冠军的国乒队里,马龙是出了名的“劳模”。
365天,他的生活轨迹就是宿舍、乒乓球馆两点一线,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十年如一日。
2016年12月,马龙接连拍了几本杂志,穿上西装和毛衣,他的好朋友王怡薇夸他帅气。可马龙却说自己很多年都没穿过这样的衣服。

因为马龙每天都是穿短袖去体育馆,冬天披个羽绒服。日常就是练球、锻炼、洗澡、治疗、粘球拍、换海绵,每一步都按部就班的执行。有时候,陪练的都忍不住哀求:“龙队,别练了行吗?真的要累死了。
可马龙还是不满意,为了精进技术。他为了平衡左右手能力,会训练自己左手打球,平时用左手使用鼠标,只为了不让自己的技术有任何短板。
他把乒乓球当成一门学问去研究,用勤奋刻苦和非凡实力,最终成为全方位无短板的超级顶流。
马龙吃了旁人不曾吃过苦,也收获了旁人无法超越的成就。
因为他清楚再好的天赋都需要打磨,唯有基本功溢出才有机会出圈。
《飞鸟集》曾看到过一句话:“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他的人生大起大落,但始终跟自己死磕,最终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02.与其成为别人,不如做自己
张德芬有句话很经典,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这话放在马龙身上最为合适。一提到马龙,就不得不提张继科。
马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活在张继科的阴影下。
马龙18岁出征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队赛获得第一枚世界冠军,大众称他为“天才少年”、“龙太子”,会成为国乒下一代领军人物。
可辉煌如同陨石般一闪而过,张继科的出现打扰了他的节奏。
从2009年到2013年,马龙是大小赛冠军,唯独没有拿到三大赛事冠军。在2014年世界杯决赛中,他输给了张继科。
而2012年开始,张继科只用了445天的时间拿下乒乓球三大赛事大满贯。
媒体把他们并成为“科龙”时代,马龙却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成绩不如张继科。
“够不着他”,这是马龙当时唯一的想法。
马龙产生自我怀疑,他想学习张继科的张扬。
可马龙太乖,太内敛了。
马龙是资深的漫威迷,家里有整整三大柜子的超级英雄手办玩具,可他却没有想成英雄的心。

在低谷时期,马龙曾盲目地喜欢张继科的偶像C罗,想学习他的桀骜不驯,霸气外露的气场。可兜兜转转,马龙还是喜欢梅西和穆雷,含蓄的外表下,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马龙发现问题不是输在球上,而是输在人上。
自己永远都没有办法成为别人,只有做自己才是最舒适的。

想通了这一点,在2015年,27岁的马龙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
从那以后,马龙开挂人生开启,走上“超级全满贯”之路。
马龙的经历告诉我们,你身上区别于他人的棱角,才是逆风前行时最强大的盔甲。
我们总是习惯性向外解释自己,却忘了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殊不知,向自己解释,是一生的修行。
就像泰戈尔写的诗,看清世界,首先是看清自己。

03.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绕不开伤病。
马龙左腿膝盖磨损钙化,保守治疗起不到作用。
2019年,马龙去美国接受左膝关节和右手腕手术,为此,他还剃了光头,寓意“从头再来”。

手术成功,但为了能重回赛场,备战奥运会,他开启痛苦的康复训练。
队医王都春手机里有过这样的画面:马龙趴在地上被康复师掐在脖子往上掰,满脸通红。
第一次练习,马龙直接练到吐。
即便如此痛苦,马龙还是想要回球场上打球,他意识到,对自己而言,乒乓球不仅是荣耀,更是深入骨髓的爱。
2019年底,马龙重回赛场,在世界杯团体赛取得两场双打胜利;2020年11月,马龙击败老对手樊振东,获得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冠军。
他很少谈论自己的伤病,唯有膝盖上多出一道5厘米的伤疤无声地记录这一切。
在2021年5月,中国乒协公布东京奥运会名单上,马龙作为队长出现在名单中。

有人问过他,你都拿了大满贯,为何还要参加奥运会?
因为热爱,所以愿意再拼一把。
面对后辈的冲击,器材的改造,规则的严苛,马龙以32岁的高龄再战奥运会。
这一次,马龙除了练球,还要去健身房做体能训练,让身体保持在巅峰状态。
他曾在出发前告诉教练,这次目标不是输给外国选手,不输外战。
多年来的伤病缠身,做过大手术,赛前很多人都并不看好马龙,可你永远不要低估冠军的心。
夺冠不是为了想赢,而是真的爱,想拿下冠军。
正如刘国梁对他说过的,“你已经是最强大的选手。你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而是向传奇看齐。”
马龙做到了。
他将自己一生投身于乒乓球事业,无数美誉和奖杯是他拼搏与不懈的见证。
曲终人不散,生命舞不息,时光的荡涤磨砺出金牌的辉光,书写了一段新的传奇。
从马龙身上,我们能看到真正的冠军,以热爱为底色,以超越自我为追求。
正如马龙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04.
小将樊振东形容马龙说他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这也许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工匠精神。
而工匠精神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刻苦和超乎常人的坚韧。
每个耀眼的荣誉背后,都是踩着刀尖过来的。
为龙队点赞,为中国奥运健儿点赞。
他们伴随着荣耀与遗憾,带着伤痛和血泪,将一大半的青春献给球场和国家,他们无愧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