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言人类与身俱来的冒险精神是推动物种前进的动力,几千年来,人类凭借着不断进步的科技在地球开疆拓土,像一个永不知满足的黑洞一样吸纳着
前言
人类与身俱来的冒险精神是推动物种前进的动力,几千年来,人类凭借着不断进步的科技在地球开疆拓土,像一个永不知满足的黑洞一样吸纳着更多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储备。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上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已经很少了,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接近于无限的宇宙空间,开启了全新的探索征程。
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地球大气层与太空的分界线是卡门线,以美国著名航天工程学家西奥多·冯·卡门命名。它是一条理论上的虚拟分界线,高度为海拔100千。换句话说,这条线以外的物体便算是外来的太空物体了。

航天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成功走出了地球,人类历史上最早登入太空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他与1961年进入飞船,飞出卡门线已进入了宇宙空间。截至目前,全世界41个国家总共有566人按照FAI标准进入了太空。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相当先进,但航天始终是一项危险系数较大的工程,因为宇宙充满了未知与意外。历史上,就曾有宇航员在太空中殉难,这也让我们感到好奇,人类在太空中死亡会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尸体会像在地球上一样腐烂吗?

航天悲剧:苏联太空遇难事件
在去往太空的566位宇航员中,有19人不幸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意外身亡。但这一“身亡”的意思并非是永远是留在了太空中,仅仅是遇难导致死亡。在这19人中,有15位宇航员都死于火箭发射或着陆的航天事故中,只有3位苏联宇航员是真正意义上死于太空(死亡地点在卡门线之上)。
史上唯一在太空身亡的三人
“联盟11号事故”是人类航天史上最沉痛的悲剧,3位宇航员无一幸免在事故中丢失了年轻的生命,这也是人类史上仅有的一次宇航员在太空遇难的事件。

事故发生的背景在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在政治、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角逐,航天领域也不例外。
1971年4月,苏联成功发射了全球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为了进一步拉开与美国的差距,苏联紧接着便派遣“联盟10号”飞船搭载3位宇航员入住空间站。然而,因为技术与沟通上的一些故障,此次行为以失败告终。
苏联没有放弃,很快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即“联盟11号”任务。这一次,飞船搭载着三位宇航员圆满完成与世界第一座空间站对接并入住,三人在“礼炮一号”空间站共计停留了23天,创下当时的世界纪录。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完成这一壮举的3位宇航员毫无疑问是苏联人心目中伟大的航天英雄。

然而,到了宇航员返航的日子,意外却发生了,缓缓下降的“联盟11号”飞船内,竟然只剩下3位宇航员死去的尸体!他们依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眼睛大大地睁开,神情呆滞,脸部有不明显的暗色斑块,耳鼻部位均有出血。
经过技术人员的调查,3位宇航员的死因最终被找到,原来,飞船在执行返回地球大气层任务时,意外导致通气阀门打开,返回舱内的空气快速泄漏,气压在短短几十秒内下降至真空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窒息与肺栓塞。真相如此残酷,又令人深感惋惜。

长期处于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如今国际上依然在发展空间站技术,但我们都知道,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工作的时间都是有限制的,通常是1~2个月,就必须返回地球进行人员轮换。那么,长期处于太空环境,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已经完全适应了地球的重力,早已进化出在地球重力下保持最佳身体状态的能力。人或物体进入太空都会是一个漂浮的状态,因为太空重力非常小,与地球重力相距甚远。
一旦重力缺失,可以说所有人体器官系统都将受到巨大的影响,航天飞行的许多直接生理作用都来源于微重力。尽管人体具有高度适应性,经由专业训练后能够短期适应重力环境的变化,但时间一长,很可能会导致病理性后果,危害人体健康。

比如,血液会在失重的几分钟内从腿部被心血系统快速分配到上半身,表现为面部明显肿胀和腿围减少10-30%。尽管血液分布会在 12 小时内恢复正常,但宇航员若长时间停留在太空环境,会引起颅内压或颅骨内压力升高,导致鼻塞、眼睛疼痛和视力模糊。
此外,人体的血容量、红细胞数量和心输出量会减少,肌肉萎缩严重。据调查显示,在长期执行的太空任务程中,一些宇航员的肌肉质量损失高达 50%,与卧床不起的肌肉萎缩患者症状非常相似,甚至还可能会面临骨折的风险。

人在太空中会经历怎样的死亡过程
随着太空探索任务的加剧,宇航员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那么,若是像曾经苏联“联盟11号”任务中丧生的那3名宇航员一样,不幸在太空中遇难,人体会经历一个怎样的死亡过程呢?
显而易见的是,从第一个宇航员进入宇宙空间到现在,从未有一具人类尸体漂浮于太空之中。所以,关于人类在太空中会经历怎样的死亡过程,我们只能基于现实进行一个大胆地推测。

人在太空的死亡不是瞬间发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中都必须身穿一种特制的宇航服,那么如果人不穿宇航服,就这样暴露在太空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呢?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呢?
首先,人体组织并非是一张纸片,所以所谓的人体在真空环境会瞬间死亡或者爆炸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由于重力缺失,人肯定是会漂浮在半空中的,如果这人没有宇航服的保护,直接暴露在真空环境中,那么他注定会死亡,但这并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人体的水含量极高,成年人的水含量大约占据身体的70%,由于缺乏气压,很快人体的水便会开始不断膨胀,身体上会变得异常臃肿,但不会发生爆炸,因为皮肤具有足够的弹性。如果皮肤上不存在伤口的话,也不会破裂开来,但耳膜不一定。

人的身体会膨胀到此前的两倍,因为组织和器官中的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肠道中的空气膨胀会挤压隔膜和心脏,空气迅速从肺部被抽中,导致肺部和气道内的脆弱组织遭受损伤。
身体的血液也不会沸腾,甚至很可能会被冻僵,因为宇宙的真空环境很冷。但人体不会那么快地失去热量,所以大概会保持几秒钟的意识,然后被冻死;如果是十分靠近热源的地方,那么皮肤会留下被烧灼的痕迹,甚至会直接烧成灰烬。

真空引起缺氧
太空中真正的“无形杀手”其实是缺氧,因为氧气的流失会首先致人死亡。在真空环境下,千万不可以屏住呼吸,因为气泡将被迫进入血液,最终到达大脑。屏住呼吸还会导致肺部破裂,潜水员下水太快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即使正常呼吸,由于缺氧,大脑会在暴露于太空真空中约 15 秒后进入“安全模式”以节省能量,那么人体大概会失去知觉,但此时大概率还没有死,等到约两分钟后,所有器官因缺氧而衰竭,才算是真正死亡。

令人恐惧的宇宙辐射
另外,宇宙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各种可怕的辐射,当我们在地球上时,地球大气层扮演着着“保卫屏障”的角色,可以阻挡大多数有害的太空辐射,例如来自太阳的强紫外线。
尽管大部分紫外线都无法到达地球表,但人类脆弱的皮肤还是容易被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晒伤,可想而知,这些宇宙辐射有多么厉害。
在太空中,特殊设计的宇航服面料和航天器的防护罩也能够阻挡许多辐射。但来自太阳系外的高能质子和重原子核能够发射更高能量的电离辐射和宇宙射线,可以穿透防护罩和宇航员的身体,这种类型的破坏性辐射会损伤脑细胞,导致辐射病、癌症、DNA 突变。

如果是不穿宇航服,直接暴露在太空中,那么他将直接接受到来自宇宙各处的高能辐射,很有可能被严重晒伤,皮肤留下烧灼的痕迹,苦不堪言。
没有人能听到来自太空的尖叫
最后,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真空环境内,声波是无法传递的,也就是说,太空中静谧得没有一点声音。即使人们痛苦挣扎、拼命呼救,也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听到来自太空中的尖叫声。
在太空中死去将是非常绝望且孤独的,头脑由超速状态进入“节能状态”,很快便失去了所有的意识。当肺部的空气被消耗殆尽时,血液也将停止向大脑输送氧气,死亡尽管不是一瞬间发生的,但它来得也不算太迟。

太空尸体会腐烂吗
那么,太空中死亡的人类最终的归宿会是哪儿呢?尸体会腐烂吗?我们首先要知道尸体腐烂需要满足的条件,由于地球上存活着大量微生物,有的是厌氧细菌,有的是喜氧细菌,这些细菌都必须在一定温度内才能发展成菌落,继而开始分解尸体令其腐败。
太空缺氧环境下,喜氧细菌肯定无法大量繁殖成菌群,只有体内的厌氧细菌会发挥作用。不过与地球上不同,它们生存的时间将变得相当有限。因为宇宙的环境十分恶劣,干燥、超低温或超高温、超强辐射……这些并不利于细菌长期生存。
所以在人类死亡后不久,这些致腐细菌会繁殖并侵袭遗体,开始分解有机质。但要不了多久,它们便会被慢慢杀死,尸体随之停止腐烂。由于体内的水分早已变成水蒸气,那么遗体最终很可能会形成一具冻干“木乃伊”。

至于遗体最终的归宿,这个和其所处的太空位置有关。大家能够充分展开想象:比如靠近近地轨道,不多时会往地球坠落,但在经历大气层时便会被“火花”烧毁;又比如在天体较密集的地区,那么可能会被尘碎或流星撞得粉碎;又或者靠近太阳,被太阳辐射烤化;甚至有可能长期在宇宙空间飘荡,最终被外星种族发现……
结语
人在意外暴露于真空后,很快又回到正常大气的状态下,那么几乎不会受到任何不可逆的伤害,但真空环境对于人类来说依然是危险且致命的。太空中满了未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实在太少,所以很多场景都只是基于理论的假设。

虽然人类目前还没有直接命丧太空、漂浮天际的先例,但鉴于人类深空探索的迈进,这些问题我们终将需要面对。太空任务的艰巨性与危险性,也让我们更加佩服、崇拜那些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科学家、宇航员们,向伟大的航天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