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南京疫情:企业正常上下班,学生有的冒险回家,有的自愿留校

2021-08-01 16:29:15
来源:

  【摘要】 文|甜甜教育说,用心创作,欢迎转载“那些路过南京的都在隔离,而我们南京江宁区的都在上班”。这是南京市民俞敏的自嘲,一周前,他所在的

文|甜甜教育说,用心创作,欢迎转载

“那些路过南京的都在隔离,而我们南京江宁区的都在上班”。这是南京市民俞敏的自嘲,一周前,他所在的南京禄口街道社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后,每天他还是如常上班下班,跟以前一个节奏,不同的是,他会频繁接到有关社区和房东的通知,反复要求去做核酸检测。

7月30日,南京举行第十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介绍,目前已完成本土疫情相关的52个病例的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均属于德尔塔毒株;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提示是同一个传播链。本次疫情早期报告的机舱保洁员病例的基因序列与7月10日俄罗斯入境的CA910航班报告的1例输入病例的序列一致。

截至7月30日24时,南京全市已确诊新冠病例190例,包含重症病例8例。至当天,南京此轮疫情已至少蔓延至全国10省市22地,本溪、合肥、广州、荆州等10地也曾有相关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患者)活动。有专家表示这次疫情很可能已经形成了南京和张家界的双中心。

禄口机场社区则是南京疫情的中心,该社区是禄口机场征用土地后,由四个行政村和7个自然村拆迁农户组建而成的小区,人口组成复杂,流动性大。每天上下班路上,俞敏尽量骑单车,不挤公交,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他变得格外小心翼翼,担心意外“中招”。

在南京从事自媒体行业的鱼儿有些幸运,居家办公的她直言,还要求员工上班的公司“真是心大”,人员流动会增大感染风险。

眼下的南京全市处于临战状态,在有担心被疫情感染的心理阴影下,有人选择暂时离开南京,躲避风头,也有坚持固守,等这一波疫情平复。

有市民遭遇核酸检测难题

7月21日,家住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张颖接到通知,全市要开展第一次全民核酸检测。她想着晚上做检测的人可能少一点,所以夜里接近11点才出门,可到了检测现场发现并非如此,“检测点那边全是人,外面排了一圈,房子里面也挤满了人,一点空隙都没有”,张颖认为这样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于是跑了三四个检测点,在人相对少的地方做了核酸检测。

做完核酸回家的路上,张颖路过人群拥挤的检测点,好意提醒在排队的人们:“你们往前走,前面那个检测点人不多,去了就能做。”可并没有人对她的提醒做出回应,“他们都不理我,我觉得他们可能不是真的想做核酸,只是喜欢凑热闹,喜欢排队而已。”张颖无奈地说。

除了“彻夜排队”、“人挤人”的情况,还有“居民靠自觉前往检测点,不检测也没人管”的漏洞。住在栖霞区马群街道的苏宇就遇到无法自行前往检测点的困境。

南京社区居民排队检测核酸的日常照片

7月23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的第3天,苏宇的健康码变成了黄色。这是他从北京乘坐飞机回到南京的第10天。“我在23号上午11点左右接到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部发来的短信,说我是禄口机场经停人员,晚上我就发现我是黄码了。”他回想起自己当时出了机场就脱了口罩,然后打车回家,期间一直没有戴口罩,忍不住担心:自己会不会在这过程中被感染。

可他想做核酸检测却困难重重,“黄码”人群被要求居家隔离,避免外出,并且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近的核酸检测点距离苏宇家有七八公里,走路需要两个多小时,南京由于台风影响,路上积水能够淹到脚踝,一些低洼路段的积水甚至会到达小腿,走路出行显然不可行。

一个人居住的苏宇也没有自己的私家车,如何去做核酸检测成了一个难题。多次和社区沟通无果后,他忍不住发起了脾气:“要求我做核酸,不让我坐公共交通,检测点离我家又不近,社区让我骑车去,下大暴雨骑车,我也真不知道怎么想的。又让开车,车呢?我哪来的车?”他认为社区的管理有明显疏漏,“要去做核酸的人如何出行根本没有安排好,他们办事效率太差了。”

按照规定,“黄码”持有者必须经过一周三次的核酸检测,全部阴性,才能够恢复绿码。“没有绿码就出不了门,做不了核酸。做不了核酸就恢复不了绿码”,一切仿佛陷入了死循环。连续多日与社区沟通失败,在加上对疫情态势的担忧,苏宇已经陷入了半放弃的状态,干脆不做核酸,在家隔离。7月25日南京开始第二次全民核酸检测,他本着居家隔离的宗旨没有前往。

南京社区居民排队检测核酸的日常照片

不过这是苏宇的无奈之举,由于“黄码”的限制,他已经在家呆了5天,家里之前囤的口粮也快见底。“我之前都不怎么自己在家做饭的,基本都是点外卖或者出去吃,现在搞得我们都不能出,只能在家自力更生,就连我妈给我送东西,也只送到楼下电梯口让我自己去拿。”

哪怕现在是大夏天,苏宇去电梯口拿东西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就连防目镜也戴上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消毒。他笑着说:“去年第一轮疫情暴发的时候,我都没有这么谨慎对待过。”

上班族盼望能居家办公

许多南京市民表示,自己仍在每天挤公交地铁上下班,甚至需要经过江宁区等高风险地区,确诊病例离自己只有几百米,希望停工,改为居家办公。

公司不停工,为生计所迫的上班族不得不继续上班,气愤又无奈的网友创造出了“涝疫结合”、“苏打绿”等新名词和新解释,前者指“当下南京市民和在南京生活工作的广大群众顶着台风暴雨和新冠疫情双重攻击不得不一边防涝一边防疫的打工生活状态”,后者指“疫情期间坚持在江苏南京打工的绿码人”。

可即便在网友的强烈呼吁下,南京仍未出台强制居家办公政策。7月27日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的通告中,第6条提出“严格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加强员工出行管理,实行‘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在发给全市企业员工的短信中,措辞为“减少外出流动,‘两点一线’上下班,提倡居家办公”。

“提倡”而非“强制”,意味着各企业、单位有较大自主权。小露和她的同事们都希望能居家办公,但没有公司的通知大家也不敢翘班, “没办法,老板不说,打工人只有去。”她说。

南京市江宁区的李先生提到目前公司每天有人开车带他们上班,但他仍盼望早日能够居家办公,“只能说南京的健康码乱得一塌糊涂,黄码到处窜,绿码去上班。”近日来,他对南京的表现颇为失望,叹气道:“那些路过南京的都在隔离,而我们南京江宁的都在上班。”

但也有不少南京上班族已经开始居家办公。鱼儿从事自媒体相关工作,所在的公司在四天前通知员工居家办公,她已经在家呆了好几天,基本没有外出。

南京社区居民排队检测核酸的日常照片

南京大学的小陈同学暑期在栖霞区某公司实习,上周开始由于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他便向公司申请远程办公,只需要在寝室里完成相关工作。

“跟其他同事比起来我还是挺幸运的,比他们提前半个多星期就开始远程办公了。他们是从昨天开始,公司通知全部居家,可能也有台风的影响吧。”小陈说。

苏州的张先生因为公司总部在南京的原因几乎每周都要去南京出差,坐高铁或者大巴是他通常的出行方式。可在7月27日,苏州市政府官网发布疫情防控通告,宣布全面暂停到南京市的道路客运班线,火车站、道路客运站有南京旅居史的旅客,均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健康码均为绿码,方可自由通行。

这则通告让张先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出差计划,“本来客运站离我家很近,去南京很方便,现在客车全部停运了,坐高铁的话到时候回来还得做核酸检测,有点麻烦。”他也盼望公司能不让他来回跑,尽早在家里办公。

想进来的、离开的和留下的

由于南京疫情形势严峻,连续多日新增确诊病例都达到30人以上,7月25日上午7时起,南京市域各高速公路及市域边界离宁通道共设立68处“离宁查验点”,对经公路驾乘车辆离宁人员进行核酸阴性证明及健康码查验。7月27日零时起,南京暂停运营全市8个长途客运站,暂停全市旅游包车业务,全市19条毗邻公交线缩线至市域内运营,全市出租汽车(含网约车)不得离宁。

南京社区居民排队检测核酸的日常照片

7月30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郑春发在南京市第十场防控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23日起,禄口国际机场国内航线暂停运营,28日起,国际航线暂停运营。

“海陆空,现在差高铁没停,等于是南京处于半封城状态了。”可即便在如此不便的交通状况下,仍有人需要前往南京。几天前,桂先生负责的南京项目出现了问题,需要紧急进行设备维修,身处上海的他必须去南京市江宁区处理状况。

桂先生似乎一点也不担心疫情,“没你想的那么可怕,防护措施做好就没事了”,他已经提前准备了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和绿色健康码,并表示会配合当地社区的疫情防控要求,“小区里要做核酸普查,一周三次”,桂先生预期在那边待两周左右,已经做好了要做多次核酸检测的准备。

上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现疫情后,南京大学通知学生非必要不外出,并停止专业实习活动,随后实施了封闭管理政策,进出校门需要申请审批。

接到通知,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小光立刻做出了回广州老家的决定。按照南京市疫情防控的要求,离宁需要绿码和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于是他在上周五前往临时核酸检测点做了检测,并于周六在南京南站乘坐高铁顺利回到了广州。

小光对疫情的快速反应是他能够顺利回家一大原因,他表示当时去做核酸检测并没有遇到网友所说的“人挤人”、“一团乱麻”的情况,虽然没有严格的一米线管控,但大家都是戴着口罩正常排队,“可能因为那是个紧急开的临时检测点吧,人不是很多,而且去那边的人大多是为了出检测报告,并不是全员检测的混检。”小光说。

另外,高铁是最适合小光的出行方式,他说:“广东很早就出了政策,从南京坐飞机回去的要集中隔离,其他方式的话只要做几次核酸,所以我就选择了坐高铁。”从上周六回家算起,小光已经做了三次核酸检测,“好像是说要三天两检,我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回来以后我们家这边的街道办、公安局、防控中心都会打电话给我,防控措施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南京社区居民排队检测核酸的日常照片

同样在南京大学就读的小陈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在学校实施封闭管理后,他选择了留在学校,在寝室进行线上实习。他解释道:“因为这个暑假本来也没有回家的计划,而且我实习做的是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线上和线下其实差不多,影响不是特别大。”

到今天为止,小陈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出学校,四五天没有出寝室了。他自嘲自己“胆子小”,因为担心疫情状况,不想去外面吃饭,所以提前买了吃的在寝室解决。同样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新冠疫苗还没打全,“我只打了一针,还差一针”,据他观察,最近学校里戴口罩的同学是比之前多了不少,但仍存在不戴口罩的人,“这个你也没有办法”。

但总的来说,小陈并不感到焦虑,他提到学校已经安排了两次全员核酸检测,都没什么问题,之后应该还会有检测,而且“黄码的同学都在寝室自我隔离,吃饭的话有志愿者给他们带饭”。

小陈的老家在浙江,虽然家人担心他在南京的状况,但他的态度十分乐观,“平时也没有出校的需求。真要回家也能回去,但回家的话要走的流程比较麻烦,而且家里小区也管得比较严,还是不回去了吧。”

反复权衡之下,家在苏州的张先生还是决定放弃出差南京,“今天又新增了47人,这再严重起来,去了回不来就麻烦了,公司那边应该也会理解。”张先生说。另外,他表示其他地区分公司的同事在这周基本都不来南京了,“主要因为疫情,而且交通很不方便。”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优质教育资讯,欢迎关注,小甜热心教育,专注优质教育内容,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