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郑州出差前一天,邹德强得知消息,郑州有暴雨。他给母亲微信发了一张雨天的照片,并配文:“因为这阴雨天,我就想起小时候,爸妈骑着自行

去郑州出差前一天,邹德强得知消息,郑州有暴雨。
他给母亲微信发了一张雨天的照片,并配文:
“因为这阴雨天,我就想起小时候,爸妈骑着自行车送我上学,爸妈真不容易。”
母亲也跟儿子念叨了一会。
几分钟后,邹德强回复:
妈,我收拾东西去了,明天我就上郑州出差。你保重身体。
邹母不会想到,儿子此去,成了永别。
7月20日下午,郑州突袭暴雨。
邹德强结束工作后,准备回酒店。
看到门外积水奔涌,他拍了一个视频发到工作群,打趣说:
“这是一条大江吗?”
邹德强打开地图,看见地铁还在运行,就赶紧往地铁站跑。
他坐上了那辆“生死5号线列车”。
没多久,地铁被困地下。
积水先是涌进了车厢,很快淹没了脚踝,膝盖。积水一直在涨。
那时,已经有一批人打开车厢,往紧急通道逃生。
邹德强是其中一个。
只是积水太迅猛,紧急逃生通道也已经被淹。大家只能被迫返回车厢。
这个过程,邹德强被冲走了。
他没能返回车厢。

到晚上,水位下降,被困人员陆续被救出。
已经确定12人遇难。
邹德强不在其中,失联状态。
得知情况后,邹母跟儿媳妇在电话里哭成一团。
第二天,邹德强妻子立刻从上海赶往郑州。
面对记者采访,她哭着说:“我很相信他,他从没有让我失望过。”

朋友圈、微博,铺天盖地发寻人启事。
时间越往后拖,生还的可能性越小。
她已经几天没有进食。
别人叫她吃点东西,她却说:“我老公都没吃饭,我凭什么可以吃?”

那几天,5号线地铁还在进行救援工作。
抽水机连夜运转。

地铁通道不允许家属进入,她就提前录音两句话,用地铁喇叭循环播放。
“邹德强,妈妈来找你了,你坚持住。”
“老公,我来找你了,你坚持住,加油。”
7月27日下午1点,五号线海滩寺地铁口。
有记者看到,邹德强妻子在接到一个电话后,沉默了许久许久。
电话是政府工作人员打来的,请家属辨认遗体。
最后,经确认,邹德强已经遇难。
妻子没有等来丈夫。
邹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个可怜的母亲,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在失去唯一的至亲之后,不知将怎样度过余下的人生。

同样的悲痛,也降临到了另外十三名遇难者家属身上。
截止7月27日,郑州5号线地铁已经有14人遇难。
遇难名单也已经公布。
11名女性,3名男性。

救援接近尾声。
关于这条列车更多的故事,也开始浮现。
芦笛35岁。
她是一个妻子,也是一个七岁女儿的妈妈。
7月29日是女儿的生日。
芦笛答应了女儿,要在生日当天送她一个电话手表。
女儿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逢人就说,“在我生日的时候,妈妈要送我电话手表啦。”
可是,希望在7月20号戛然而止。
芦笛上了那辆“生死列车”。
随后失去联系,下落不明。
那天,芦笛家人举着照片,在地铁口苦苦寻人。
“你们有没有看到,35岁,大高个,一笑俩大酒窝.....”
找了一天一夜,还是没有芦笛的消息。
小女孩先是吵着要妈妈。
后来看到姥姥一直哭,就问:“妈妈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妈妈去天上了。
7月22日晚上,芦笛已经确定遇难。
小女孩永远等不来了那个生日礼物。
此后每一个生日,也都没有了妈妈。

24岁的庞洋洋也是遇难者之一。
在地铁即将到站之前,她给弟弟发了一个消息。
“我到了,你现在出来吧,穿短裤,看着点。”

庞洋洋在郑州工作。
每次下雨,她都会让弟弟来地铁站接。
只是这一次,弟弟来了,姐姐却没有到。
那天晚上,弟弟一直在地铁站C口等着。
救护车排成一排,死伤者陆陆续续往外运。
他给姐姐打了不下100个电话,均无法拨通。
次日凌晨,他跑到了郑州九院门诊。
他问工作人员:伤员是不是都在往这里运?
对方说是的。
一会后,救护车来了。
弟弟看到,从车上抬下来第三个人,身穿浅蓝色牛仔裤,白色球鞋,上半身被白布盖着。
就是姐姐!
可是,姐姐不是被运往抢救室,而是运往太平间。
太平间新增八具遗体。
工作人员进来就走了,他就一个人待在那,陪着姐姐,从凌晨坐到天亮。
他看到姐姐嘴里全是泡沫。
牙齿凸了出来,嘴唇也往外翻,用手按都按不进去。

庞洋洋父母在来往郑州的途中。
母亲不相信女儿已经死了,她告诉儿子:你姐只是睡着了,你赶紧做人工呼吸!
弟弟说:没用,已经硬了。
后来得知,庞洋洋在积水淹没到腰部的时候,给母亲发了一个微信。
“妈妈不要挂念我。”
这也是最后的遗言。母亲电话再拨过去,无法接通。

在生命最后一刻,庞洋洋最放不下的是家人。
而那句“不要挂念我”,也将成为家人永远无法释怀的牵挂。
十四人遇难,就是十四个沉重的悲剧。
有个名叫沙涛的男人,在事故中失联。
妻子找了他整整六天。
她哭着说:“你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6天了没换衣服,很难受吧……认识十几年了,第一次,6天了我们之间断了联系。”

直到7月26日,她在殡仪馆找到丈夫。
人已经走了。
此后阴阳两隔。
下一次相逢,是在来世,还在梦里?
郑州5号线地铁口,一位父亲身穿雨衣,站在门口久久伫立,不肯离去。
他旁边还有一个牌子,上面用墨水写了几个大字:
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看到这一幕,有人悲伤落泪,有人质疑真假。
但在昨天,经媒体调查证实,这不是炒作。
“雨衣爸爸”的女儿27岁。
已经在地铁上遇难。

郑州已经天晴,“雨衣爸爸”身上的雨衣,却迟迟不肯脱下。
有心理咨询师解释:
他应该是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身穿雨衣等待,是希望能重回下暴雨的那天,跟女儿再见一面。
可是,回不去了。
郑州以后还会有很多个雨天。
但这位父亲却再也不能披着雨衣,接女儿回家。
7月27日,遇难者的头七。
地铁5号线门口的护栏,被市民自发拆除。
当地市民说,“不要挡着他们回家的路。”
地铁口摆满了鲜花。
有些是幸存者送的,有些是外地网友订购,让外卖员送达。
花上的寄语,让人泪目。
“邹大哥,我看到你妻子在地铁里喊‘老公’那一刻,我为你们的爱情感情......安息!——同车人”

“我知道,你们来过这个世界,一路走好。”

“下辈子,平平安安,早点回家。”

鲜花铺满道路。
来悼念的人,落泪不止。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在如此沉重的悲剧面前,一切宽慰都显得苍白。
只希望,社会能善待逝者家属者家属。做好安抚工作。
离开的人,已经走完了他的路。
活着的我们,珍惜当下,珍惜每一天。
《克斯维尔的明天》有句话: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生命无常,聚散不由你我。
好好爱身边人吧。
在一起时少一点争执,不在一起时多一点联系。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些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在哪次不经意地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
而“再见”每天都在发生。
猝不及防,意料不到。
那么,在一切来得及之前,让我们再多一次拥抱,再爱一次彼此。
作者:卓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