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杭州日报讯 在昨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游泳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上,汪顺,这位半决赛成绩排名第一的浙江选手,最终以1分55秒00的成绩获得金牌
杭州日报讯 在昨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游泳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上,汪顺,这位半决赛成绩排名第一的浙江选手,最终以1分55秒00的成绩获得金牌,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作为中国游泳队征战奥运赛场的三朝元老,他终于为中国男子游泳拿到了奥运历史上的首枚混合泳金牌。
汪顺赛后表达了对教练朱志根的感谢。“他都64岁了,两鬓斑白,无论是训练还是生活中处处为我着想。”汪顺透露,就在决赛前夜,朱指导还在为自己“值班”。住在运动员村,很多运动员、教练员训练或比赛回来较晚。朱指导唯恐影响到汪顺的休息,站在门口提醒“轻一点,轻一点,别影响汪顺睡觉”。
顽皮少年 取名为“顺”却多波折
对汪顺的父母来说,取名为“顺”是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但这个“顺”字,并不会凭空而来,而是千锤百炼后结出的果实。5年前里约,同一个项目,汪顺拼得一枚宝贵的铜牌。作为中国“混合泳第一人”,顺子肩上扛着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些年,无论遇到低谷、困境,要强的汪顺从未退却。
2000年,读小学一年级的汪顺,被启蒙教练汤能能和罗瑞芬看中,开始练习游泳。可能是天性使然,汪顺从小就很顽皮,训练也不努力,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成绩,不过汤能能还是对他寄予厚望,并把他送到了省队。
但汪顺的“不顺”并没有结束。进入省队4年,跟汪顺同期的其他队员都进入了一线队,只留下了他。此时,又是汤能能教练,在2006年把汪顺引荐给了省队教练朱志根。当时朱志根的组里已经没有队员名额了,不过看汪顺在泳池里游了两个25米冲刺后,朱志根说:“这个孩子,我收下了,我组里已经满员,我再申请一个编制。”从此,汪顺和朱志根这对师徒开始了多年的缘分。
日渐成熟 恩师的指引助他一路向前
2009年,汪顺第一次随队到澳大利亚进行海外集训。在全新的环境、理念下,汪顺的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让年少的他信心满满。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16岁的他在多位高手的包夹中游出1分59秒72的个人最好成绩,为中国队获得一枚宝贵的200米个人混合泳银牌。2011 年的山东日照全国锦标赛上,他打破了男子400米混合泳的亚洲纪录,这成为汪顺新的起点。同年的上海世锦赛,汪顺又作为中国男子200米自由泳接力队的头棒,帮助中国队拿到该项目的铜牌。也是同年的南昌城运会上,汪顺更是一人独得4金,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不过,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汪顺并未进入200米混合泳前三。这次,帮助他走出低谷的是朱志根,他用“心灵鸡汤”的方式,从心理层面开导汪顺,“一切慢慢来,他(汪顺)的蛙泳比较弱,但一年下来,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在朱志根的帮助下,4年后的里约,汪顺做到了。最后50米自由泳从第七追到第三,夺得铜牌,那是历届奥运会以来,中国男子混合泳选手获得的首枚奖牌。
从伦敦奥运会的一无所获,到里约奥运会200米个人混合泳铜牌,再到东京奥运会站上最高领奖台,汪顺说,自己变化的是心态。“伦敦奥运会,我觉得就是去玩的。里约奥运会,看到队友们拿牌,我也想去拿牌。这次的话,我没有跟谁去比,注重自己的表现。”汪顺说。尽管已经27岁了,但汪顺并不觉得东京奥运会就是自己竞技生涯的终点。“2024年巴黎,我们一定还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