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事件涉及的一个关键句一个关键词,其实都来自网民的举报!

2021-08-01 14:14:18
来源:

  【摘要】 导语:持续一个月走热的吴亦凡事件,终于有了初步结果。来自警方的一条通报信息中的关键词是吴亦凡涉嫌强奸罪。一、吴亦凡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导语:持续一个月走热的吴亦凡事件,终于有了初步结果。来自警方的一条通报信息中的关键词是吴亦凡“涉嫌强奸罪”。

一、吴亦凡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朝阳警方针对网络举报的“吴亦凡多次诱骗女性发生关系”等情况,给出了初步调查结果:吴亦凡涉嫌强奸罪被朝阳区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截图

我认为,上述警方的通报,不能说完全确定了吴亦凡事件的性质。如果完全确定了,那就不会再说进一步侦办。

根据警方通报中的表述,我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只能说警方根据已经掌握的证据,基本确定了吴亦凡事件的性质——涉嫌强奸罪。

二、一个关键句一个关键词

要理解吴亦凡事件的性质,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平安北京朝阳”7月22日和7月31日发布的两条情况通报中的表述。

经过对比,不难发现,两次情况通报中都含有一个关键词——诱骗。网友对这个关键词的讨论不多,我想在此谈谈。

7月22日的通报,陈述了吴亦凡事件的起因,客观地说明了都美竹和吴亦凡发生关系的背景和过程,但没有说吴亦凡强行和都美竹发生关系。

吴亦凡

通报给出了都美竹和其好友刘某文共同商议曝光都美竹和吴亦凡交往的目的——提升网络知名度。

这也就是说,都美竹公布与吴亦凡的交往的目的不是举报吴亦凡,而是提升知名度。

通报还介绍了写手徐某帮助都美竹策划文案的情况,并对犯罪嫌疑人刘某超同时诈骗都美竹和吴亦凡的事实。

这是吴亦凡事件中的一个插曲,也是不少网友没有想到的事情。只能说,骗子从吴亦凡事件中看到了诈骗机会,并实施了诈骗。

通报最后称,针对网民举报的“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关系”等,警方仍在调查中。

截图

上述两次通报中都提到一个关键句和一个关键词。关键句是“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关系”,关键词是“诱骗”。

三、“诱骗”一词到底是啥意思?

根据上述网民举报吴亦凡的关键句看,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诱骗”。围绕这个关键词的附加限制词是“吴亦凡”和“多次”。

这就说明,吴亦凡事件涉及到的“年轻女性”不止一个。既然是不止一个,那么相关取证工作就会变得较为容易。

截图

根据警方7月31日的通报看,关键句告诉信息阅读者,“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关系”应该是实锤。

关键词“诱骗”十有八九与“涉嫌强奸罪”有内在关联。这只是分析,具体情况如何,需要看后续通报。

在此,我简单地说一下,诱骗就是诱惑欺骗。也就是说,被骗的人受到某种诱惑(得到财物、金钱、许诺等)做某事,却不知道自己被骗,受到损害或者损失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我国刑法规定,强奸罪指的是“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暴力、胁迫的意思好理解,“其他手段”不好理解。

从语言分析角度说,所谓其他手段,应该是指暴力、胁迫以外的某些手段,且这种手段是“使被害妇女不知抗拒、无法抗拒的手段”。

诱骗者诱骗对方是有目的的行为,诱骗过程中会使用用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会设某种圈套。吴亦凡是不是这样的诱骗者,有待执法和司法者以证据当时确认。

根据法律条文看,我国的相关法律里不存在“诱骗罪”的概念。我关注的问题是,男女性关系中的男方的诱骗行为,在哪些情形中与强奸罪密切相关?

四、律师说有可能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作为网民中的一员,我最想知道的是,如果后续侦办搜集到更多证据,充分证明吴亦凡确实“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关系”,那么吴亦凡获刑情况将会怎样?

有律师分析,如果吴亦凡强奸多人事实存在,可能判十年以上。

截图

五、道德教育要起到防止人堕落的作用

本月最后一天,是吴亦凡事件的转折点。此前,有不少评论谈到“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

就目前看。吴亦凡事件的性质属于“涉嫌强奸罪”,已经是法律问题了。而法律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则是道德败坏的问题。如果一个人道德思想健全,就不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吴亦凡事件,不仅折射出娱乐界某些大V对待两性关系的错误态度、伤风败俗的风气,同时也折射出被权力、金钱等功利思想熏染的社会中,各个层面不同程度存在的让人堕落的温暖思淫欲、及时行乐。

如,某些官员,某些企业领导和事业单位领导,某些机构领导,甚至某些大学教授以及有些普通人的堕落,其实都与温饱思淫欲和及时行乐思想有关。

结束语:我认为,我们的道德教育最起码要起到防止人堕落的作用,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道德起教化作用,法律起惩罚作用。社会道德感整体提高了,伤风败俗,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就会减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