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京市决定从7月25日上午起,对全市常住人口、来宁人员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南京市以区为单位,分区组织、统筹设立核酸检测采样点,仍
南京市决定从7月25日上午起,对全市常住人口、来宁人员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南京市以区为单位,分区组织、统筹设立核酸检测采样点,仍然坚持“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原则,动员全体市民积极配合核酸检测。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广大市民,都配合默契,第二轮检测速度明显加快。
25日上午,在鼓楼区四平路小学检测点、建宁路小学检测点、鼓楼区委党校检测点等,虽然群众排队较长,但现场秩序井然,平稳有序进行。
在察哈尔路南师附中检测点,现场排队的人并不多。现场负责指挥的南京市鼓楼区卫健委社区科赵琨科长解释说,这是因为鼓楼连夜升级新系统,提高二测效率。“我们新系统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实行预约来检测,居民在家用手机注册、生成预约码。第二种,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帮助完成预约码。第三种没有预约也没带身份证的居民,到现场后有志愿者帮助手工录入,稍慢点。”赵琨说,按照这三种方式检测,现场也安排了三种检测通道,有预约码的基本来了就做、做完就走,速度最快。手工录入的稍慢一点,还新开辟了老年人、残疾人专用通道。
“各位市民请注意,龙江体育馆核酸检测从早上8点开始……”早上,鼓楼区龙江体育馆外,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已经排起了长龙。“我们24小时全天开放,预计在一天内能完成2万多人次的核酸检测。”一位志愿者向记者透露,为了应对台风,社区将检测场地从原先的露天阳光广场转移至龙江体育馆室内。“体育馆内场地开阔且有空调,既方便维持秩序,也防止中暑。”
鼓楼区白云园社区负责人表示,本次二轮检测的流程与一测相同,采用10人混检。每一个社区采样点配备了3名医生,分为3个班次,全力支援各个核酸检测点的采样工作。
25日上午,溧水区永阳街道庆丰路社区点,刚下过雨,地上明显有了积水。前来排队检测的市民站在连片的雨棚下,志愿者则身穿雨衣站在雨水中指挥。63岁的志愿者杨小飞告诉记者,第一轮核酸检测时,他从21日17点忙到22日21点,中间只休息了不到3个小时。“第二轮秩序明显变好,速度也加快了。”
“我早上5点半就去检测完了!很快!”在江北新区一小区垃圾分类房前,垃圾分类监督员周平正在高声和家里人打电话汇报。通话结束后,他热情地告诉记者可以赶快去附近的检测点,他一早去了很快就采样完成,说着还举起手机,高兴地展示背面的心形贴纸,上面写着:江浦街道第二轮核酸筛查。“有了这个贴纸,进出小区都更方便了!”
出示苏康码、排成两列、登记信息、分散到3个采样点……秦淮区洪武路街道王府南园社区检测点,市民姚静前后花了40分钟排队接受检测。“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这一轮采集样本的时候也更用力了一些。”姚静笑着说。
受台风“烟花”影响,25日下午,建邺区CBD采样点从前夜12点就陆续开始准备物资,防雨帐篷也全部到位。CBD区域高楼林立,大企业众多。CBD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种情况,在保证固定点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还增开了“流动检测点”上门为大型企业服务。次轮检测已上门服务5家企业,检测超过5000人。“这样能有效减轻点位上的检测压力,减少人员聚集,提高检测效率。”该负责人说。
刚刚做完第一轮检测,为什么紧接着做第二轮核酸检测呢?专家表示,因为新冠病毒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隐匿性,第一次核酸检测的时候,如果体内病毒浓度不够,可能检测不到;还有就是可能不同的人采样的手法不同,未能采集到合适的部位,可能造成漏检。此外,可能有少部分感染者存在间隙排毒现象,采样时机如果不对,就有可能造成漏检。因此,为了更精准地检测出病原,更精准地实施防控,及时开展重复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广大市民理解、配合。(仲崇山 蒋明睿 王鲲鹏)
与病毒赛跑,南京第二轮核酸检测办法多
7月24日晚、25日上午,南京江宁区和其他区相继启动第二轮全员检测。记者兵分多路赴全市各区、街道、社区实地探访。
在完成第一轮920.9万人份核酸检测之后,第二次“交作业”,南京表现如何?
“上次排队用了好几个小时,这次20分钟就采完了。”“我们更快,一家三口整个过程就5分钟。”……这一次,来自市民的点赞不断刷屏。
城市逐楼栋分时段采样,农村逐村组叫号排队,“错峰”采样避免交叉感染;科技园区发明排队叫号系统,减少无效等待时间……
与病毒赛跑,南京办法多了,步调稳了,预计26日基本完成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采集,争取同日完成采集样本检测。
登记码“爬上”红马甲
7月24日晚10点,江宁初级中学操场上,10名举着手牌的引导员间隔列队。他们前方的10间采样室内,100名居民正在采样;他们身后,长长的队伍快速前进。“整个采样现场类似工厂流水线,连轴转动不停歇。”江宁街道盛江社区党委书记马雷说,社区摸索出这套交替进场的办法,在降低聚集隐患的同时效率加倍提升,半小时即采样完成500人。
“队伍没那么长了,速度更快了”——这是南京人在第二轮核酸采样中的普遍感受。
“邻居们快去,网格红色驿站有检测点,小学校园也有检测点。”7月25日上午9点,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明发社区小区微信群里的一则消息,拉开了这个大型社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序幕。泰山街道重新优化采样点设置,66个采样点确保让居民“从家出发不超过15分钟就有一个”,完成一次采样用时10-30分钟不等。
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七里村检测点,“人形”二维码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社区志愿者身前和背后都贴上了大大的核酸检测登记二维码,来回走动供居民扫码。看到不擅长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志愿者就上前帮助录入信息。栖霞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网格化工作机制,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全区组织8500余人次党员、巾帼、青年、“五老”志愿者参与采样服务工作。
“现在随到随做,5分钟就可以搞定。”25日下午2点50分,秦淮区红花街道办事处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3米一岗,帮助居民扫码登记。街道综合执法局局长王述航告诉记者,他们总结了第一轮核酸采样的经验,优化了现场流线和人员组织,居民更淡定、效率更高了。
建筑工地也没有被落下。25日下午3点,小雨淅沥。浦口区江北虹悦城项目工地,1500多名建筑工人分批列队,鱼贯进入设在项目部的临时核酸采样点。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派出16位医务工作者,上门为工友提供服务。江浦街道村镇建设党支部书记丁波介绍,这是浦口区在建工地中施工人数最多的一个,预计两小时内就能完成采样,不影响施工进度。
错峰采样人从容
第二轮核酸检测启动前,准备工作早已开始。
用江北新区浦东苑社区党委书记路清华的话说,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7月25日凌晨0点多,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遍遍对照,清点物资、人员安排等,确认所有准备工作到位才离开。“这是最近几天回家最早的一次,但谁也睡不踏实。”第二天早上6点30分,他们已经到达“战场”,再次查漏补缺,等待着居民前来。
“半个上午,我前后对接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等70人次。”浦东苑社区网格员周旋,在这次“大考”中承担协调统筹工作。这个戴着眼镜、瘦瘦的文弱女孩,在第一次全员检测中,统筹协调了24小时内130人次的工作衔接、后勤保障,以及物资安排。
25日上午10点,雨花台区雨花街道翠竹园小区28楼物业管家在微信群“喊了一嗓子”,数十户居民有序走出家门,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张淡蓝色卡片。“1-2栋是绿色、3-4栋是橘色、5-6栋是红色……”翠竹园社区党委书记单亚丽说,小区50栋楼提前一天被分成不同颜色,采样时清晰可辨、有条不紊。
在核酸采样动员、排队等候等环节,基层街道社区连夜总结第一轮核酸采样得失,组织工作精细到每栋居民楼。
在兴隆街道苍山路社区,每一个小区每栋楼每个单元,都贴上了对应的核酸采样时间表,让居民“错峰”采样;双闸街道新亭社区设立“时段长”负责制,“一时一区四员”模式发挥了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的效率,基层街道、社区、园区各展所长,想出了不少土办法、新点子。
“叮咚!请至3号检测台——”25日上午,一段简易版核酸检测叫号系统的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这是中国(南京)软件谷针对第二轮核酸检测连夜开发的智慧系统。“灵感来源于医院、银行的叫号系统,目前就是有序、快速。”南京软件谷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进说,“小发明”的设计者是4名工程主管和维修工,用料就是普通的木板、信号灯、电线、呼叫器等,从筹备到调试花了两天一夜。“3个小时完成超过4000人核酸采样,老百姓都说‘超新奇’!”
除了城市社区,农村地区筹备工作也做得细致。考虑到可能出现台风、暴雨,六合区横梁街道将15个采集点全部安排在室内,横梁初级中学等6所学校以及当地一家雨花石厂房派上大用场。高淳区淳溪街道在17个室内采集点连夜设置回字形缓冲带,并预留疏散通道,各村、社区以每个村民小组为单位,逐组分批通知,避免大规模聚集。
移动实验方舱显身手
江宁开发区二轮核酸采样现场,有来自园区企业昂科利医学检验实验室的22名专业检测人员,也有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的百名医护人员。截至25日晚,这个跨省合作、多部门协作的多兵种“军团”已奋战一天一夜。
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是跑赢新冠病毒的重要支撑。记者了解到,在省有关部门统一调度下,各兄弟城市、驻宁单位以及有关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南京核酸检测能力得到较快提升。其中一条重要措施就是紧急搭建移动式方舱实验室。
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三期8000平方米的场馆内,几排白色帐篷,就是标准化核酸检测平台。平台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配备了华大智造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和高通量自动化核酸提取仪,检测效率较人工操作大大提升。首批建成投用后,若采用10混1混采技术,实验室日检测能力最高可达60万人份,全部建成后最高可达200万人份。
除华大基因外,硕世、金域、迪飞、谱尼等专业化的第三方移动式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也在大力支持南京核酸检测。其中,首座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位于江北新区一家体育馆,由南京江北新区企业世和基因旗下的迪飞医学检验实验室搭建,日核酸检测量30万人份。从23日晚7点开始运转至24日晚7点,该实验室检测样本已超13万人次。
南京正加快形成与采样能力和防疫需求相匹配的核酸检测能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记者了解到,据保守估计,南京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采集样本可在3天内全部完成检测,南京争取用两天时间,即在26日基本完成900多万份的核酸采集样本的检测。(李凯 王世停 仇惠栋 盛文虎 许雯斐 鹿琳 周敏 朱泉)
“黄码”人员检测点秩序井然
根据南京市《关于做好经禄口机场返宁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第4号)》,经禄口机场返宁“黄码”人员要到专门核酸采样点进行采样。这些“黄码”人员检测点情况如何?7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采样点实地探访。
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出示苏康码,市民有序进入场馆。此前,国际博览中心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点,本就有组织大型检测的场地优势,排队引导的栅栏、一米线和操作台均可直接使用。接种台上贴着的“健康申报区”“疫苗接种区”等标识还未来得及摘,现在就直接“化身”为核酸采样台。
“4号馆近1万平方米的场馆内,设置了11个操作台。3A馆又开了6个操作台,方便居民随到随检。”建邺区卫健委副主任宁振奎介绍,仅24日一天检测量达到1.7万人。检测量虽大,但居民排队时间基本都很短,可以很快离开场馆,减少聚集。
考虑到现场防疫需要,所有志愿者均需穿防护服,场内的消杀工作也十分细致,平均每小时消杀一次,厕所、出入口等人员密集的位置更是加大消杀频率。
记者注意到,采样点特别为70岁以上老人和10岁以下儿童设置了绿色通道。“有很多前来检测的居民是老人和儿童,在防疫上虽要严格,但该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心也不能少。”宁振奎说。
采样点医护人员来自各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医生王自豪这两天都负责对“黄码”人员进行检测。他说,不同于全员核酸采用的10人一组样本混检,这里均采用三合一混检。由于检测点是室内场馆,避免日晒雨淋,比起其他同事,他表示自己的辛苦不值一提。“虽然这里危险系数相对高了一点,作为医护人员,这是我必须做的事,责无旁贷。”王自豪说。
工作人员的辛苦都被市民看在眼里。“谢谢你们,辛苦了,快和叔叔阿姨说谢谢。”市民赵女士检测完,还不忘叮嘱两个孩子一起向医护人员道谢。赵女士曾带着孩子到机场接父母,有机场行程史的一家人“绿转黄”,她没有因为要多次核酸检测有所抱怨,“特殊时期要特殊对待,工作人员已经很辛苦,相信谁也不想碰到这个情况,多多体谅。”(蒋明睿)
来源:新华日报
实习编辑 王伟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