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预判你预判了我的预判:博弈论中的谢林点

2021-07-30 16:16:58
来源:

  【摘要】 想象一下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明天和一个陌生人在上海成功地完成会面。会面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事先约定,你和这名陌生人之间也

 

想象一下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明天和一个陌生人在上海成功地完成会面。会面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事先约定,你和这名陌生人之间也无法用任何方式取得联系。如果两人会面成功,每人都会获得一万元作为奖励。如果没有找到对方,则两个人都拿不到钱。

 

 

你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你们能够顺利碰面吗?

 

 

乍一看,这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上海有两千多万人,在没有约好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两个陌生人怎么可能找到对方呢?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知道对方会想方设法找到你,对方也知道你会想方设法找到他。所以你只要去“想一下对方会觉得你怎么想”就可以了。

 

 

美国经济学家谢林(Thomas Schelling)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做过一个类似的调查问卷。在问卷中,学生们要在纽约和一个陌生人会面,他们要在问卷中给出自己选择的会面时间和地点。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中午十二点在纽约的中央火车站等待。

 

 

纽约的中央火车站有什么特别的呢?这是学生们在提到纽约时第一个想到的地方(谢林的问卷大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波士顿做的,这里的学生们很多都是搭乘火车前往纽约的)。中午十二点也是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个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比较特殊,它是一天的中间点,也是上午和下午的分割线。

 

 

换句话说,这就是陌生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一提到在纽约会面,学生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中午十二点在中央火车站”,他们也相信另一个陌生人有很大概率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中午十二点在中央火车站”,所以大家都去这个地方等对方,会面就成功了。

 

 

这种陌生人之间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达成的默契就被称为谢林点(Schelling Point)。

 

 

2006年,ABC电视台在一个叫做“Primetime”的节目里复刻了这个实验。12名陌生人被分成6个小组,然后被要求在无法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在纽约市内找到其他的人。这个游戏的结果和谢林教授的推测十分相似,其中三组人去了时代广场,三组人去了帝国大厦的观光层,因为这是纽约最有名的两个地标。最后,他们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找到了其他人。

 

 

现在再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你要和一个陌生人在上海完成会面。

 

 

是不是觉得没那么难了呢?你会选择在哪里等待那个陌生人呢?

 

 

选择中午十二点在东方明珠下碰面的人请举手。

 

 

如果把会面地点改成北京呢?

 

 

选择在天安门国旗附近等的人请举手。

 

 

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城市,就算没去过的人多半也听说过天安门广场和东方明珠。如果换一个大家不是那么了解的城市呢?

 

 

比如说要在山西省朔州市和一个陌生人会面的话该怎么办?

 

 

……

 

 

有和我一样选择中午十二点在朔州市政府大楼门口等的吗?

 

 

除了谢林教授的实验以外,还有很多学者做了一些相似的实验来证明谢林点的存在。

 

 

例如说,一个人要把100元分成两部分,如果另外一个陌生人和他的分法完全一样的话,那么两个人都会得到奖励。很自然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50+50的分法,因为平分是最特殊的一种分法,也是最容易在两个陌生人之间达成默契的一种分法。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桌面上摆着一些硬币和几个方格子。实验者需要把这些硬币摆进方格子,如两个陌生人选择了完全一样的摆法,则两个人都能得到奖励。这两个陌生人之间不能有任何交流,他们唯一知道的是两个人看到的硬币初始位置是完全一样的。该怎么做呢?

 

 

大部分人都会把每一个硬币都放入离它最近的方格里,这样的话就自然形成了一种规则,这个规则也就成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谢林点。

 

 

在有些实验中,很难自然形成一个谢林点,需要改变实验条件后人们才能达成默契。比如在一个实验中有四个蓝色的方格,参与实验的人要从中选择一个,并尽可能确保自己的选择和其他陌生人一样。由于四个方块大小颜色完全一样,并且2x2的排列中也没有一个位于正中间的方块,所以人们之间很难形成一种默契。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把四个方块中的一个涂成红色的话,这个红色的方块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谢林点。因为它是唯一一个和其他方块都不同的方块。

 

 

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实验或者游戏中的谢林点,那么有现实生活中的谢林点吗?

 

 

在现实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谢林点比较难以找到。因为谢林点的定义是陌生人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形成的默契。而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商业谈判还是战争,双方之间总归还是有沟通的。

 

 

但如果把这个条件稍微放宽一些的话,现实世界中还是有不少陌生人之间的默契的,比如人们对黄金价值的认可、英语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等等。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和大部分文明中,大家都愿意接受黄金作为支付手段呢?因为人们知道,他碰到的下一个陌生人大概率也愿意接受黄金作为交换物。英语也是类似的情况,如果你碰到的下一个外国人跟你语言不通的话,那么大概率你们之间是需要用英语沟通的,尽管你们两个可能都不是英语母语者。从某种角度来说,黄金和英语都可以看成是陌生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加具体一点的谢林点吗?前段时间倒是发生了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每天,在中国肯定有很多人盯着股票软件,绞尽脑汁想要知道明天哪一支股票会涨。我们都知道,如果大家都去买同一支股票,那么这支股票的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换句话说,你只要猜得到明天大家都会去买哪一支股票,不就知道哪支股票会涨了吗?但是中国有这么多人,大家又互相不认识,你怎么知道别人要去买哪支股票?就好像前面那个选格子的实验,四个格子都是蓝的,你怎么知道别人会选哪个?

 

 

在这个时候,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让某一支股票变得“与众不同”的话,那么大家就可以形成某种默契了。这就和一个格子被涂成红色的道理一样。这个事情要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是一个大新闻,全国人民都能看得到;

 

 

2)这个新闻要能和某支股票关联起来;

 

 

前段时间,这件事情就真实地发生了:在美国大选日的第一天,特朗普一度大幅领先,然后“川大智胜”这支股票就涨停了。

 

 

这个新闻看起来很荒诞很搞笑,因为“川大智胜”跟特朗普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名字相似而已。但是买股票的人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川大智胜到底是做什么的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川大智胜现在变成了一个被涂红的格子,无数的陌生人可以通过这个新闻达成一种默契:“买这支股票!买这支股票!”

 

 

类似的事情其实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时,澳柯玛涨停。某一年朝鲜试射洲际导弹,金太阳涨停。看似荒谬的新闻背后,其实也是一部分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在明年一月拜登就职美国总统时,那支股票会涨停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很想通过简单的方式,以求得优势,占得“便宜”,如果能够找到些规律性的东西,特别是能够有数可列,有据可依,就再好不过了。

 

 

铃木一功所著的《博弈论》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的不是大道理而小数据,通过数学演绎与推算的方式将策略化繁为简,告别“大概齐”,“可能是”、“也许吧”,使我们的每次决策,更趋理性与精准。

 

 

博弈论不能简单的说是论怎么下棋他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到军事,生活工作等等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事决策,小到购物讨价还价随处可见博弈海盗分金,漂亮女孩没人追等的论调更是其中经典。

 

 

博弈论更重要的作用,是告诉我们如何改变不好的局面。

 

 

《博弈论》有助于拓宽我们日常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视角,面对事情处理问题能够保持理性思考。

 

 

《博弈论》这样的书值得大家去读一读,尤其是对于想有一番作为的人来说,这样的书,能帮我们理清博弈策略,拥有博弈思维,而这些东西是我们赚取财富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如果你对博弈论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