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钠离子电池难言替代,宁德时代开发锂-钠电池系统

2021-07-29 17:28:00
来源:

  【摘要】 7月29日下午15:30,宁德时代(300750 SZ)举行钠离子电池发布会。据介绍,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在低

7月29日下午15:30,宁德时代(300750.SZ)举行钠离子电池发布会。据介绍,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

发布会通知于28日晚官宣, 受此消息刺激,7月29日相关概念股大涨,截至收盘,锂电池、新材料、有色、芯片板块涨幅居前,盛弘股份(300693.SZ)、湘潭电化(002125.SZ)、科瑞技术(002957.SZ)涨停,圣阳股份(002580.SZ)、山东章鼓(002598.SZ)等跟涨。

不过市场普遍认为,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未来应用场景或主要集中于储能、低速新能源车及小动力领域,锂离子电池仍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主流技术路线。此外,钠离子电池还面临产业化、储能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因此钠离子电池的应用不改碳酸锂中长期高景气周期。

一代钠离子难言替代

宁德时代表示,当前公司开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而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同时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也可以达到80%以上。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

钠的化学性质,电池工作原理都和锂非常相似。钠的地壳元素含量排名第六,所以其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钠离子体积更大,这就意味着在电池的运行过程中,钠离子在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出,对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锂-钠混合共用或是更优解

随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参与钠离子电池产品研发和布局的企业有望受益,宁德时代等企业已纷纷入局。

7月29日的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就表示已经开始进行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

此前,产业链上其他公司也有所布局,例如华阳股份(600348.SH)拟对钠离子电极材料项目投资1亿4千万元。ST猛狮(002684.SZ)称,已研发成功钠离子体系18650钠离子电芯,即将合作大批量生产。容百科技(688005.SH)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也在开发过程中。欣旺达(300207.SZ)也在生产和研发钠离子电池。因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隔膜技术相似,随着钠离子电池发展,隔膜需求上涨。资料显示,隔膜制造企业包括沧州明珠(002108.SZ)、恩捷股份(002812.SZ)、中材科技(002080.SZ)和璞泰来(603659.SH)等。

开源证券新能源研究团队分析报告显示,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目前成本优势不明显,工艺和产业链还不成熟,缺少核心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规模化供应渠道,电池相关标准化体系、参数评测技术等还不完善。目前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钠离子电池现在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的状态,正负极材料性能还需提高,与正负极匹配的电解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此外,为了适配更多应用场景,宁德时代发布会上还透露,在电池系统集成方面开发了AB电池解决方案,即锂-钠电池系统,与将钠离子和锂离子电池的集成混合共用。通过BMS的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这样可以实现取长补短,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的优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