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船舶手持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6年 三年投87.5亿研发新接项目新能源类占33%
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中国船舶也显得充满活力。
6月15日,中国船舶(600150.SH)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订单饱满,订单安排至2026年,新能源订单占去年新订单项目的三分之一。
截至2021年底,中国船舶手持订单220艘/1993.43万吨。
2019年至2021年,中国船舶研发费用分别为23.66亿元、32.63亿元和31.21亿元,三年共计87.5亿元。
其中,2021年,江南造船专注于液化气体船舶和集装箱船舶的研发,完成了11型船舶的研发和4型产品的基本设计。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开发的VLECB舱突破了颈部技术困难,全面实施了液化气体船舶无纸化装配施工模式。
民用船舶吨位完成计划164%
6月15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了今年5月前中国船舶工业的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今年5月前,中国船舶工业的生产经营逐渐稳定和复苏。今年5月,交付量环比增长。
同日,中国船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订单饱满,订单安排至2026年。去年,新能源订单占新订单项目的三分之一。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加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
根据2021年年报,中国船舶承担132艘/1211.17万吨民用船舶订单,吨位完成年计划的164.37%。
截至2021年底,中国船舶手持订单为造船订单220艘/1993.43万吨,修船订单95艘/13.91亿元,柴油机订单772台/674万马力,海工装备订单39.84亿元,应用工业订单24.24亿元。
在生产方面,中国船舶子公司大力推进生产管理专项改革,进一步优化计划管理、大型项目管理布局,继续推进精益生产。江南造船23000TEU系列产品成功结束,98000VLEC系列等超大型液化气体船舶相继交付,86000VLGC系列首次实现双试验一体化,成功推广,进一步巩固了液化气体船舶的国际领先地位。
在运营方面,中国船舶子公司继续在国际航运市场努力,多点开花。江南造船LPG船手持订单位居世界前列,与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集装箱船东建立首次合作,超大型液化气船与集装箱船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上升;外高桥船舶承接4艘21万吨散装船、6艘19万吨双燃料散装船、3艘11.4万吨阿芙拉成品油轮,特别是7000箱集装箱船,在细分船型领域占有48%以上的国际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广州船舶国际承接大型船舶和化工MR订单,双高新技术船舶占78%。
三年投资87.5亿研发保持竞争力。
随着订单的急剧增加,中国船舶的收入也上升。
2019年11月,南北船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正式成立。据报道,中国船舶集团整合了中国船舶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海洋防御设备工业、船舶海洋设备工业、科技应用工业、船舶海洋服务四个领域,包括中国船舶防御、中国船舶、中国船舶汉光、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船舶应急等9家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国船舶营业收入分别为526.57亿元,552.44亿元,597.40亿元。
2021年,世界各国经济不平衡复苏,全球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超出预期复苏。但由于劳动力资源不足、综合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造船业仍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中国船舶近年来在R&D投入了大量资金。2019年至2021年,公司R&D费用分别为23.66亿元、32.63亿元和31.21亿元,三年共计87.5亿元。
其中,2021年,江南造船专注于液化气体船舶和集装箱船舶的研发,完成了11型船舶的研发和4型产品的基本设计。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开发的VLECB舱突破了颈部技术困难,全面实施了液化气体船舶无纸化装配施工模式;基本形成了外高桥主研发设计能力和双燃料供气系统(FGSS)集成自主设计能力,21万吨氨燃料动力散1万吨氨燃料动力散装船、自主航行智能船舶获得船舶协会AIP证书。
不仅如此,中国船舶动力集团还完成了两种类型的工程原型FAT试验,独立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缸径LNG低压双燃料低速机CX40,实现装载应用,世界上第一台满足IMOTierIII排放标准的CX52机载SCR船用低速机正式发布。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营业收入达到131.10亿元,同比增长30.39%;净利润5195.75万元,同比下降43.47%;扣除非净利润损失5380.83万元,同比下降85.41%。
中国船舶表示,公司扣除的非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低价订单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美元汇率波动等原因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公司将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控制成本和成本,不断提高公司未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