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立昂微扩产并购助力“中国芯” 深耕半导体20年扣非五季倍增
立昂微(605358.SH)以此为愿景,打造专业的半导体芯片供应商。
6月2日晚,立昂微披露发行可转债计划,拟筹集33.90亿元,其中23.80亿元用于扩建项目。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20年9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立昂微大动作不断。该公司在8英寸硅片项目建设中筹集了2亿元的IPO资金。去年10月,该公司在12英寸、6英寸等芯片项目建设中筹集了52亿元。
立昂微成立于2002年,20年来深入半导体领域。经过不断的布局,公司完成了从硅片到芯片的制造平台建设,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平台之一。
在不断布局的同时,立昂微不仅帮助了中国核心,还获得了美好的收获。2021年,立昂微盈利6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利润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两倍以上。该公司表示,业务业绩的快速增长源于国内替代的加速。
三年三次筹资扩产。
立昂微再次大规模扩产。
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利昂微计划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不超过33.90亿元的资金。扣除发行等相关费用后,10.10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11.30亿元用于年产180万片12英寸半导体硅外延片项目,年产600万片6英寸硅抛光片项目12.50亿元。
年产180万片12寸半导体硅外延片项目。年产600万片6寸集成电路硅抛光片项目计划分别投资23.02亿元.13.98亿元。
立昂微主要扩产6寸.12寸硅片。
自2020年上市以来,立昂微一直在筹资扩产,并顺应形势不断升级。
2020年9月,立昂微IPO筹集2亿元建设年产120万片集成电路8寸硅片项目。2021年10月,公司实施年产180万片集成电路12寸硅片固定增资52亿元。年产72万片6寸功率半导体芯片技术改造项目。年产240万片6寸硅外延片技术改造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可转换债券投资项目不仅增加了12英寸硅片的生产能力,而且提高了以往的生产能力。李昂微说,去年的固定增长项目180万集成电路12英寸硅片项目大大提高了公司12英寸硅片的生产能力,但产品类别仍不足,项目在180万12英寸硅抛光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只支持120万12英寸硅延伸片的生产能力。可转换债券投资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年产180万12英寸硅延伸片的生产能力。
至于年产600万片6英寸集成电路硅抛光片项目,李昂表示,8英寸及以下硅片仍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长江商业日报》记者发现,除了投资和建设外,安伟还利用并购来扩大产能。今年2月,李安伟还计划通过其子公司收购国晶(嘉兴)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晶半导体),并获得了控制权。国晶半导体的主要产品是12英寸硅片的集成电路。目前,月产量40万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12英寸硅片全自动化生产线已连接。
非连续五季倍增。
在投资建设和并购的帮助下,利昂微大幅扩大生产,其经营业绩也在大幅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利昂微实现营业收入7.56亿元,同比增长6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2.3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非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增长214.025.253.16%。
利昂微解释说,今年前三个月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受国家政策驱动。半导体国内替代和智能经济下游需求的快速发展,公司行业市场繁荣、市场需求、公司订单、主要产品销售,公司抓住市场机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经营状况保持良好趋势,盈利能力稳步提高。
2021年,立昂微的经营业绩数据也比较亮丽。当年公司营业收入25.41亿元,同比增长69.17%,净利润分别为6亿.5.84亿元,同比增长197.24%.28.83%。
具体到季度,从去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利润连续五个季度翻了一番。
李安伟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9.15%,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器件和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的销售收入大幅增加,主营业务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43.78%,各产品营业收入增长高于营业成本,导致整体毛利率上升。当年,6-8英寸半导体硅片和半导体功率器件的产能不断释放,固定成本分摊大幅降低,毛利率不断提高。
从收入结构来看,半导体硅片贡献了利昂微58.12%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也很大。利昂微解释说,该公司的6英寸硅片生产线。8英寸硅片生产线长期处于全负荷运行状态。12英寸硅片规模明显,在关键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底,年产量达到180万片,实现了大规模生产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20多年的布局,布局,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公司涵盖了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生产环节,包括硅单晶拉伸、硅研磨片、硅抛光片、硅延伸片、功率器件和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整合了从材料到设备的整个链技术。公司功率器件芯片制造材料来自公司生产硅片,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优势,使公司能够从原材料端开始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缩短研发验证周期,确保研发设计灵活性,同时确保利润水平抵御短期供需影响,提高业绩稳定性,有利于公司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