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季度营利双降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韦尔股份祭出“A吃A”
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在a股市场上俗称a吃a。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之间的a吃a趋于频繁。
5月22日盘后,CIS(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韦尔股份(149.32-1.91%,诊断股份)透露,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增持汽车存储器龙头北京君正(88.62+0.18%,诊断股份)股份,增持金额可能达到40亿元。
消息传出后,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喧嚣之下,各种迹象表明,韦尔与北京君正携手,背后有着巨大的野心。
投资者选择观望。
至于增持的原因,韦尔表示:公司从投资角度看,中长期看好北京君正主营业务的市场发展前景。以2021年北京君正的业绩为例:收入同比增长143.07%,净利润同比增长1165.27%。认为北京君正增长强劲,整体估值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有望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截至5月27日,韦尔股份总市值为1309.4亿元,北京君股份总市值为426.77亿元。据说两家总市值之和近2000亿元的芯片巨头谈到了单笔交易,二级市场必须掀起波澜。但消息公布后第二天,韦尔股价高开低走,微涨1.1%后连续四天下跌;北京君略好,5月23日股价上涨12.95%,但随后四天下跌7.65%,大部分涨幅都收回了。
市场反馈似乎没有那么热情,这可能与两家公司财务报告发出的负面信号有关。
2021年北京君正业绩大幅增长,与其子公司北京硅成有很大关系:报告期内,北京硅成贡献净利润6.08亿元,占65.66%。然而,市场似乎在等待2022年,这是北京硅成合并后的第二个完整年度。与2021年相比,北京君正的业绩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2022年第一季度,北京君继续保持业绩增长,但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大幅放缓。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同比下降250.8%,.86亿元。公司解释说:主要是预付款和产能保证金增加造成的。
韦尔股份也出现了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2022年第一季度,该数据为-7.97亿元,下降了265.28%。该公司将这一现象归因于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增加。与北京君正不同,韦尔股份目前的业绩有所下降:收入下降10.84%,净利润下降13.9%。
韦尔股份更大的麻烦可能来自于没有多少闲钱。截至2022年3月底,韦尔股份货币资金60.16亿元,短期贷款20.51亿元。此时,公司投资40亿元增持压力不小。但公司透露,增持所需资金来源约40%的自有资金,法律法规允许的约60%的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筹集的资金不涉及募集资金的使用。
深牵手背后的野心。
为什么韦尔韦尔股份为何如此坚定?手机、汽车业务未来增长预期的消失或主要原因。
根据韦尔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收入的71%来自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其中智能手机占57%,安全监控和汽车电子分别占18%和14%。这意味着智能手机业务仍然是韦尔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市场似乎正在下滑。
根据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数据,4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4.2%。与3月份的2146万部相比,当月1807.9万部的出货量也大幅下降。总的来说,2022年1月至4月,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共计8742.5万部,同比下降30.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韦尔股份在2022年第一季度营利双降。
与智能手机市场疲软不同,对图像传感器需求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着丰富的增长势头。根据乘联数据,即使在4月份受疫情影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也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78.4%。1-4月,累计零售销量为135.2万辆,同比增长128.4%。
韦尔股份在3月中旬的一次接待机构研究的在线会议上强调,汽车将成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大商业市场。在电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趋势下,该公司将迎来巨大的商机。不难看出,韦尔对汽车业务寄予厚望,而北京君正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人。
韦尔在增持公告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易加强与北京君的战略合作:一方面,公司希望与北京君互补有效资源;另一方面,公司渴望深化与北京君在车载电子市场的合作,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韦尔股份之剑指的是北京君正旗下的ISSI(芯成半导体有限公司)业务。ISSI主要从事存储IC芯片的设计和销售,拥有国际一线汽车客户群,其SRAM、DRAM、NORFlash产品收入处于国际市场前列。
北京硅成站在ISSI后面。2020年,北京君正斥资约72亿元收购北京硅成100%股权,为全球汽车存储芯片龙头企业奠定了地位。
事实上,韦尔股份和北京君早在2020年就开始了合作。两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鑫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消费者NORFlash的研发和销售。目前,产品已投入使用。
在各种铺垫下,韦尔股份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的野心呼之欲出。
芯片巨头的合纵连横
有传言说韦尔股份很久以前就看中了ISSI,但由于当时所有的精力都在一起并购,因此未能将其纳入其指挥。
另一次并购是指2018年市场轰动的韦尔股份对北京豪威的股权收购。从销售和市场份额来看,当时北京豪威拥有世界第三大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仅次于索尼和三星。
2019年5月合并计划结束时,韦尔股份总市值不足240亿元,合并总成本将达到152亿元,相当于蛇吞象。然而,正是这种大胆的尝试使韦尔股份从经销商转变为原厂,并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成长为一家市值1000亿元的公司。
北京君正也完成了蛇吞象收购,赢得了北京硅成。此后,北京君正也一路反击,在资本市场站稳了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君正与韦尔股份在北京豪威有过交集。2016年12月,北京君正推出计划,计划以120亿元的价格收购北京豪威。但2017年3月,由于新的再融资规定的出台,融资成本难以控制。
国内两大芯片巨头的合纵连横故事还没有结束。
永远不会忘记ISSI的韦尔股份最终选择出售北京君正。2021年11月,绍兴魏浩参与北京君正定增,持有北京君正530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1%。2022年3月至5月,绍兴魏浩在二级市场持续增持北京君正。截至5月20日,他已持有北京君正4.96%的股份,接近上市线。接下来,就是著名的40亿元增持公告。
然而,韦尔股份一再强调,该公司的增持并不是为了控制北京君。
有趣的是,除了北京豪威的交集外,韦尔的董事、监事或多或少都与北京君正有关。根据增持公告,韦尔董事陈志斌为北京君正股东华创芯原董事、总经理、华创芯原持有北京君正3.26%的股份。
公司董事吕大龙也持有北京君正0.67%的股权,吕大龙也是韦尔股份的股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