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一年内暴涨超3倍的新莱应材突然闪崩,10个月内机构累计调研公司22次

2022-04-07 10:41:08
来源:

  【摘要】 实控人及两任董秘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新莱应材股价闪崩

  资年内股价暴涨三倍以上的新莱应材突然闪崩。

  4月6日,新莱应材宣布,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水波、高管郭红飞、秘书朱孟勇的通知,2022年4月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通知和调查通知,涉嫌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立案李水波、郭红飞、朱孟勇调查相关情况。

  根据公告,李水波现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红飞担任董事会秘书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朱孟勇担任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这三人都是公司日常机构的研究接待员。

  上述三人被立案调查消息发布后,公司股票开盘跌停。截至昨日收盘,新莱应材报收于42.29元/股,下跌20%,单日市值蒸发近24亿元,跌出100亿元市值股榜。

  十个月内。

  该机构已调查该公司22次。

  记者获悉,近一年来,新莱应材一直受到机构的关注。仅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该机构就在10个月内对该公司进行了22次调查。

  2022年3月10日,包括海外机构Welllington、中信建投证券、信达澳银基金在内的30家机构投资者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对公司进行了调研,询问了公司2021年的经营情况,并重点询问了公司半导体行业的业务布局。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1月起,证券公司共发布了12份研究报告。

  从机构持股的角度来看,自2021年以来,公司在二级市场确实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追捧。数据显示,2021年3月底,公司机构数量仅为3家,累计持有267.95万股。2021年6月30日底,机构数量跃升至26家,持股比例从3月底的1.76%上升至9.75%。最新数据显示,到2021年12月31日,新莱应材机构数量为193家,共持有3707.53万股,持股比例为24.57%。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程玉清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公开一般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之前,其背后的相关机构可能率先建立了头寸。

  管理层

  相继高位减持。

  在券商和投资机构的双重加持下,公司股价上涨。统计显示,自2021年2月初以来,公司股价从最低13元/股上涨,最高56.7元/股,累计涨幅超过3倍,市值一度跃升至128.7亿元。

  然而,随着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许多董事和高管都在减持股份。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信息,2021年8月27日,公司财务总监黄世华、副总经理张宇、董事李鸿庆分别以34.6元/股、34.74元/股、32.37元/股的价格减持4.2万股、1.43万股和1.45万股。

  随后,公司副总经理郭志峰、董事翁鹏斌、副总经理郭红飞也相继减持。郭红飞最终以每股45元左右的平均价格减持2.55万股,套现114万元。

  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受益于半导体本土化趋势,公司半导体业务快速增长;此外,受益于国内疫苗和制药制造商的快速扩张,公司生物医学业务快速增长,公司业绩全年保持正增长。1月25日,公司发布业绩预测,预计2021年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6亿元至1.85亿元,同比增长101%至124%。

  业绩持续改善,机构继续流行,为什么公司管理层仍经常减持?4月6日,记者致电新莱应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管减持的股份只是公司2016年给予的股权激励股份。

  律师称

  受损投资者有权提起诉讼。

  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2021年中国证监会检查的20起典型违法案件。从今年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中国证监会执法更加注重打击财务欺诈、资金占用、中介机构不勤勉、负责、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典型违法行为。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志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名被调查人均为内幕信息知情人,三人被调查,这意味着三人涉嫌利用信息优势提前买卖。内幕交易损害了外部股东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其法律后果是多方面的。行政处罚只是一方面。情节严重的内幕交易也可能涉嫌构成内幕交易罪。此外,如果内幕交易导致股价明显波动,受损投资者也有权提起民事索赔诉讼。

  哪些投资者有权随后提起民事索赔诉讼?在采访中,王志斌告诉记者,根据公开信息,内幕交易的开始时间尚不清楚,需要监管部门进行详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