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跑赢GDP增速,超前布局“新基建”优势彰显

2022-03-28 13:58:45
来源:

  【摘要】 湖北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年均增7 75% 襄阳宜昌“双支柱”基本形成

  2021年,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快,规模达2万亿元。

  近日,湖北省首次发布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湖北省发改委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编制的第一份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报告。

  《白皮书》为全省数字经济画像,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

  白皮书突出了两个创新点:一是指标化。探索编制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由四类一级指标、9类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组成。根据指标体系和各市、州的历史数据,获得各市、州各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为评价各市、州数字经济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定量标准。二是智能化。建立了智能评价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填写、智能计算、一键操作、自动输出评价指标数据,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省、市、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分领域的发展。

  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过GDP增长率。

  2021年,湖北高质量发展加速,经济总量达到5万亿元,达到50012.94亿元,排名全国第七。盘点全年精彩答卷,数字经济浪潮汹涌澎湃。2021年,湖北数字经济发展加快,规模达到2万亿元。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196.5亿元,比去年增长16.9%。

  白皮书称,强韧性是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特征。虽然疫情影响对全省经济有一定影响,但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542亿元,逆势增长5.42%。2019年,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均增速7.75%,高于同期GDP。

  湖北省加快实施数字经济跳跃项目,坚持建设坚实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省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和计算能力设施,整合基础设施在中国排名第一,计算能力在中部排名第一。全省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是数字产业及相关领域的企业。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湖北数字经济蝴蝶变革的创新核心。在北斗技术、光通信、信息软件、芯片设计、数字建设等领域拥有一批领先的人才和团队,是中国重要的数字技术智力密集区之一。在疫情冲击下,电子信息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正增长,2020年增长率达到8.77%。创新驱动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北斗心星载氯原子钟、罗家一号世界上第一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光通信系统等一批高价值数字技术成果成功研发。

  新基新基建优势的先进布局。

  2020年底,湖北省共有3.1万个5G基站,居中部第一。完整的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基本完成,武汉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注册量达到20.96亿,平均日分析量17万次,在全国五大顶级节点中排名第三。

  新的基础设施已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湖北布局先进,计算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在中部排名第一。相关数据显示,全省有80多个数据中心和14.5万个机架,占中部六省总规模的38%。高端产业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51020宏伟骨架建设加快,湖北新R&D机构体系总数达到392个,基本实现了市州全覆盖。

  从全省区域发展来看,数字经济呈现出强省会、双支柱的特点。武汉充分发挥产业潜力,吸引中部地区数据、资本和人才集聚,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牵引力。2020年,5g用户普及率达到41.26%,5g基站数量超过10个,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襄阳作为全省副中心城市,在全省数字经济格局中基本形成了双支柱地位。从北斗装备农机总量来看,襄阳在全省遥遥领先。从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能力增长的角度来看,宜昌领先全省。从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使用的标准机柜数量来看,宜昌和襄阳分别占全省的3.62%和3.54%,位居前列。从移动支付业务来看,2020年襄阳和宜昌的移动支付业务量分别排名全省第二、第三,达到3.07亿和2.72亿。从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来看,2020年宜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3.2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

  2022年,湖北省将继续巩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唯一、最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保持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在5G网络深度覆盖方面,将建设中国第一个零碳绿色大数据中心、中国唯一的国家集成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省电力行业5G专用网络;在数字产业领域,建设国家基础软件联合体验推广中心(国家唯一)、国家信息消费综合示范城市;在数字授权方面,建设中国最大的智能网络汽车基地,第一个5G+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试验区,第三个区块链发展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