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股东仍在被动减持 面临退市的宜华健康仍在消化并购“后遗症”
宜华健康(000150.SZ)的情况越来越困难。其大股东和控股股东被动减持上市公司股份,预计期末净资产为负,未来将面临退市风险。这一切都与几年前转型后的肆意并购无关。控股股东被动减持大股东。
3月7日晚,宜华健康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林正刚因违约向中泰证券质押回购。中泰证券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处置其持有的宜华健康股。自本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被动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755.3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截至公告披露日,林正刚持有上市公司7419万股,占公司股份的8.45%。
《电鳗快报》注意到,2月26日,宜华健康发布公告,披露林正刚被动减持上市公司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1%。
除上述大股东被动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外,宜华健康控股股东也被动减持上市公司股份。2月26日,宜华健康发布公告,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处置宜华健康控股股东宜华集团质押给广发证券的宜华健康2238万股及其成果,以及控股人刘绍喜质押给广发证券的宜华健康115万股及其成果。
事实上,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被动减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同时,宜华健康也将面临更严重的问题,公司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宜华健康预计2021年期末净资产为负,2021年审计后期末净资产为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条的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在披露《2021年度报告》后可能会发出退市风险警告。
此外,宜华健康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万元-5.4万元(未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万元-6.6万元(未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为-175万元-0万元(未经审计)。
公司2021年严重损失的原因之一是投资企业形成商誉资产的实际经营,以及行业政策等综合影响因素,宜华健康判断收购资产商誉,部分减值迹象,公司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商誉减值评估,公司根据评估结果提取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
并购后遗症使业绩崩溃。
2015年,宜华健康的前身宜华地产出售了广东宜华、汕头荣信、梅州宜华100%的股权,实现了原有房地产业务的全部收购。此后,宜华健康花费7.2亿元收购医疗物流承包商中安康,花费16.25亿元收购医疗服务管理提供商达孜赛勒康,3亿元收购血糖血压监测领域医疗器械制造商爱奥乐100%股权,从房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大型医疗健康企业。
然而,转型后的大规模并购并没有增加宜华的健康业绩。从2016年到2020年,公司扣除后的净利润分别为7.7亿元、1.7亿元、1.37亿元、18亿元和5.69亿元。此外,大规模并购带来的商誉和随后的商誉减值使公司的业绩困难。
2018年,中安康实现营业收入12.63亿元,比2017年降低15.2%;净利润732.29万元,比2017年降低95.25%。净利润大幅下降。2019年,中安康实现营业收入10.80亿元,净利润-1.21亿元,宜华健康全额减值4.83亿元。
截至2021年上半年底,宜华健康的商誉账面价值约为5亿元。该公司表示,宜华健康表示,如果公司未来因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经营压力和财务压力而未能达到预期,面临商誉减值风险,可能会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宜华健康以医疗机构运营服务和养老社区运营服务为两大业务核心,致力于建设国家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和连锁养老服务社区,逐步形成综合医疗综合运营体系,同时扩展到医疗专业项目、健康护理康复、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构建完整的体系、协调高效的医疗养老产业生态链。
今年上半年,宜华健康89.65%的收入来自医疗行业,10.35%的收入来自养老行业;如果按产品划分,公司56.61%的收入来自医疗后勤综合服务,2.24%的收入来自医疗专业项目,1.49%的收入来自医疗投资运营,29.24%的收入来自医院运营,8.1%的收入来自养老专业服务,2.32%的收入来自其他业务。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宜华健康前6大股东的持股几乎都处在质押或冻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