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佳能珠海工厂停产折射产业困局 数码相机规模萎缩至不足十年前一成
受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日数码巨头佳能关停了其位于珠海的中国大陆唯一相机工厂,正式终止佳能珠海公司的生产。
据了解,佳能珠海是佳能在中国仅存的一家有着相机、摄像机、传感器、镜头等完整影像产业链基地的公司,已有32年的历史。
这一公司的关闭,意味着佳能已把相机生产转移出中国大陆。而在业内看来,这仅是一个开始,佳能或逐渐退出相机业务。佳能正踏着老牌相机巨头的轨迹,转而向新兴业务领域寻找出路。
经营危机引发战线收缩
佳能是最早进入珠海的世界500强之一。成立于1990年的佳能珠海,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多次追加投资。从激光打印机、数码相机到直接照片打印机,其产业链也不断扩容,其中,鼎盛时期仅数码相机年产能达到2000万台,佳能珠海总员工就达到一万多人。佳能珠海也成为佳能在日本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对于工厂突然关停原因,佳能发布公告称,因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及疫情长期肆虐,公司面临空前困难,未能扭转困局,故终止生产。
对此,佳能中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佳能珠海相机产线确实停产,后续事宜还在商讨。“不过,这并不影响佳能相机老用户的售后和使用。”
据了解,目前该工厂有千名员工面临失业遣散问题,资方、管委会等正协商相关方案,管委会相关部门已介入。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企业与员工还未在赔偿方案上达成一致。
佳能相机的衰败,与其自身战略调整的失误有关。
在相机进入数字化时代之时,佳能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同时在卡片机、微单等市场缩水时,佳能也并未及时为工厂引入新的高端产品线,导致工厂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下降、业务难以外销,出现多年的订单下滑、减产、开工率低。在互联网化的中国市场上,佳能也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
此前也被曝出,由于没有订单量,工厂里几乎看不见人,宿舍被出租给周边的大学生。2020年年底,佳能珠海公司员工已急剧下滑到1317人。
佳能近3年来销售额和净利润也持续下滑,营收从2017年的4万亿日元下降至2020年的3.2万亿日元。为了缓解压力,佳能通过限制降价和削减成本来提高利润,并在全球进行相机业务战线的收缩。
“目前佳能影像业务主要聚焦在可换镜数码相机、网络摄像机上,将低端业务承接的工厂进行了关停,以降低成本。同时,其有意把相机生产线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剑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转型开拓大影像产业
从市场来看,全球主要数码相机公司有佳能、索尼、尼康、奥林巴斯、松下等,其中2020年佳能份额占比高达约46%。佳能并非个例,尼康早在2017年就宣布关停位于江苏无锡的相机生产子公司;经营相机业务84年奥林巴斯也将深圳工厂停产,并在2020年拆分相关业务,退出相机市场。
今年3月份,进入巴西市场近50年的索尼,也传出停止在该地照相机等产品生产的消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镜头像素不断迭代提升,数码相机受到剧烈冲击,市场规模不断萎缩。2010年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量超1.21亿台,2020年为888万台,不到十年前巅峰时期的一成。业内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缩减。
数码相机巨头们也不断寻找新的出路,它们或向打印等产业链延伸,或将业务砍掉转而进入其他领域。
目前,富士、松下也正在减少小型数码相机的产量,通过将胶片内置打印机等方式在市场进行突围,并向打印、半导体等领域扩张;佳能、奥林巴斯等也在医疗、曝光设备等产业发力。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目前相机产业最大的症结在于不能跟上物联网时代的步伐,数字经济时代只有把产品接入物联网变成智能终端,才有市场。”
“从佳能等企业缩减产能可以看出,企业对技术和市场要有预判,不能对过往的成功有严重的路径依赖。在智能手机的替代效应下,数码相机整体市场萎缩的大趋势不会变,但垂直市场依然有需求,相关企业应聚焦重点人群和市场开发产品,同时积极发力办公、印刷、医疗、智能监控等大影像产业。”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