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放战争中部队过黄河,开始一个排有一个号兵,打完仗一个师只剩下一个号兵。想起这些91岁的老号兵王书生忍不住抹了抹眼角老人家的唇上至今
“解放战争中部队过黄河,开始一个排有一个号兵,
打完仗一个师只剩下一个号兵。”
想起这些
91岁的老号兵王书生
忍不住抹了抹眼角
老人家的唇上
至今还留着深深的号嘴印痕

一把铜号,只有五个音
组合出的数百种短谱却变幻莫测
号声是部队的“行动指南”
但当好号兵
却是“苦差事”
不仅要求身体好、肺活量大
还得觉悟高、人机灵

学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练好五个基准音后
还要把起床号、集合号、冲锋号等
上百个号谱背得滚瓜烂熟
不仅如此
号兵们还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由于号兵作用重大
位置靠前,目标明显
他们往往成为敌人重点打击的目标
负伤和牺牲的概率很高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再到抗美援朝
战场上每次冲锋号响起
最先倒下的
往往是吹号的号兵

图为记者正在采访老号兵王书生。新华社记者 马晓媛 摄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
从1943年到1949年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作为重要的号兵培训基地
共培养出1700多名号兵
其中有700余人参加正规部队

许多号兵没有留下名字
他们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战场

图为陵川县烈士陵园内的革命烈士名录。新华社记者 马晓媛 摄
战火纷飞、勇往直前
那道号嘴印
是一道印记
是一道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