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说广东2019|向上突围:广东加速迈向科技创新强省

2019-12-30 09:00:00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2019年,我们度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这一年,广东省上下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这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虹吸效应”,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

2019年,我们度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

这一年,广东省上下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这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虹吸效应”,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稳步推进;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广东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区域创新能力蝉联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10万亿元……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广东人民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新时代改革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战鼓催征,奋楫扬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奔跑,为推进伟大事业接续奋斗。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词说广东2019——年终特别报道”,全景式回顾和展现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新实践新进展。敬请垂注。

  向上突围:广东加速迈向科技创新强省

东西南北中,创新到广东。活力大湾区,科创当引擎。

回顾2019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向上突围”“创新驱动”依旧是关键词。而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又赋予广东创新新的时代内涵,粤港澳协同创新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蹄疾步稳,奋发有为。一年来,围绕补短板、建生态、促协同,广东同步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南粤大地,湾区内外,创新要素加速流动,更加创新的姿态正不断涌现。

补短板,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省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1月29日,在深圳召开的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场会作出部署。

8月底,第三批省实验室启动建设,至此,省实验室总数达到10家,布局基本完成,成效初步显现。

第四届“互联网+”博览会上,季华实验室多个科技项目在此“首秀”。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这一年,广东还启动首批13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推动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集中进驻……瞄准核心竞争力、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持续发力,广东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短板正加快补齐。

建生态,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12月1日起,重大修订后的《广东省自主创新条例》正式实施,广东自主创新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立。

从创新大省向创新强省的转变,离不开对体制机制的大胆改革。

这一年,聚焦体制机制弊端与发展“沉疴”,全省各级科技部门大刀阔斧,由传统的项目管理转为为科技创新服务,着力营造创新良好环境。

揭榜制、科技创新券……一系列改革措施接连出台,而以省政府1号文发布的“科创12条”,更是密集推出了60多项具体政策,专家评论称“干货足、亮点多、突破大”。

良好生态培育出强大创新动力,这从广东企业创新活力可见一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单打冠军”引人瞩目:

深圳奥比中光仅5年发展,便成为全球继苹果、微软后第三家可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企业;佛山伟邦以一款电梯人机交互的液晶显示屏打入市场,成为全球七大跨国电梯厂商之一……

在深圳奥比中光公司展厅,公司负责人介绍运用在服务机器人上的3d体感控制设备。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促协同,粤港澳创新合作更加紧密——

“联合实验室提供了新平台,有助于三地科创合作的长期规划,我对前景非常期待。”12月19日,正式接过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的牌匾,实验室主任、暨南大学教授邵敏难掩兴奋。

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的正式授牌,标志着广东促进粤港澳协同创新再落一子,持续布局。

这一年,粤港澳科技合作与资金跨境使用机制正式确立,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项目资金可直接跨境拨付到港澳;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合作载体不断扩展;我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港澳开放,港澳原始创新资源与广东产业资源加速融合……

如今俯瞰大湾区,以深港、广珠澳“两廊”为主骨架的大湾区创新布局正加快形成,融研发、转化、制造为一体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快速打通。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在10月底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发出“回音”。报告显示,2019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再度蝉联第一,连续3年领跑全国。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始终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勇立潮头、大胆创新。

进入新时期,广东更以区域创新“领头羊”的姿态,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轮廓愈发清晰。

年度案例①|“科创12条”培育创新创业沃土

在获得港澳台赛互联网+初创企业组一等奖后,莲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澳门的何子峰将企业落地佛山的念头愈发强烈。12月14日,在颁奖现场,何子峰向记者坦诚心声,尤其是“科创12条”等政策的出台,为创新创业培育了肥沃土壤。

何子峰在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及广东省赛颁奖活动现场。受访者提供

“科创12条”,指的是今年1月以省政府一号文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12条政策、60多个政策点涉及区域创新、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四大方面,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系列具有超前性、突破性政策措施。

专家评论表示,“科创12条”以省政府一号文印发,足见广东对科技创新继续保持高度重视;而政策干活多、突破大,更显诚意满满。

“科技行政部门由项目管理者向创新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就是要打造‘东西南北中,创新到广东’的共识。”省科技厅负责人说。

年度案例②|“天琴一号”成功升空入轨

12月20日上午11时22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搭载中山大学的“天琴一号”卫星在太原升空,奔向浩瀚星辰。891秒后,“天琴一号”卫星与运载火箭顺利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在轨验证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12月20日11时2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搭载“天琴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

“天琴一号”是国内首颗国家立项、高校牵头的探测空间引力波的技术试验卫星。它升空的背后,是广东积极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大力助推。

统计显示,广东已成为国内“十二五”以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建设较多的省份之一。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进驻,标志着具有广东特色、多领域交叉、引领未来颠覆性技术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

年度案例③|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三连冠

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在京出炉,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再度排名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全国居首。解码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三连冠”,专家给出答案:企业创新挑大梁,基础研究补短板。

在高交会广东展台展示的华南理工大学新型工业机器人。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企业创新能力强是广东区域创新核心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广东,企业始终是创新的主体。这在《报告》中得到体现,在5个一级评价指标中,广东“企业创新”得分优势明显。

短短几年间,深圳奥比中光已申请3D感知专利达570件,比肩苹果、微软,位列世界前三。副总裁孔博透露了秘诀:“公司70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70%。”

传统优势继续保持,薄弱短板则在加快补齐。在《报告》中“知识创造”评价指标中,广东排名上升1位,升至第3。

主要通过研究开发投入、专利和科研论文来衡量的知识创造指标,侧面反映着区域源头创新能力。2019年,广东瞄准核心竞争力、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持续发力,薄弱短板加快补齐。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卫华建议,广东要尤其注重在资助体系中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加强对未来10年可能产业化的颠覆性技术的前瞻性研究。

【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钟哲

【策划统筹】辛均庆骆骁骅吴少敏张西陆谭唯 

【长图设计】谭唯彭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