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又一条对澳门供水管道通水 背后有这些奥秘

2019-10-17 18:00:08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17日10时30分,随着通水闸的开启,水流从深埋地下、全长15公里的第四管道开始源源不断地输至澳门,澳门传回了清泉奔涌的视频画面。洪湾泵站内一片欢腾。当天,粤港澳大湾区重

17日10时30分,随着通水闸的开启,水流从深埋地下、全长15公里的第四管道开始源源不断地输至澳门,澳门传回了清泉奔涌的视频画面。洪湾泵站内一片欢腾。

当天,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水利项目——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正式通水。

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也是珠海对澳门供水60周年。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以下称“第四管道”)的顺利通水,是粤澳合作的重大成果,标志着珠海对澳门增加供水量的同时,还实现双线路供水,大大提高供水保证率。

突破

新建管道15公里实现双线路供水

举行通水仪式的洪湾泵站,是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专门为第四管道新扩建了泵站机组。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泵站位于一条名叫“洪湾泵站前池”的清澈河流旁。新泵站正是通过抽水泵从前池抽水,运输至第四管道,然后再输送到澳门水库。新泵站旁边的原有泵站,连接着6条抽水泵管道,抽水泵将从这里抽水到山上,再输送至另外三条管道。

珠海经济特区对澳门供水公司负责人表示,之前使用的三条对澳供水管道均通过湾仔的竹仙洞水库运送至澳门半岛主城区。澳门离岛路氹城区只能从半岛获取淡水资源,且输水量只有1.5万立方米/天。近年来,澳门离岛路氹城区快速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通过半岛获取的淡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第四管道通过珠海横琴新区供水至澳门离岛路氹城区,直接满足其用水需求。

第四管道工程是粤澳供水合作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供水管道15公里,新建洪湾泵站1座,概算总投资5.25亿元人民币。工程于2016年开工,今年4月完工,并于6月通过了竣工验收,具备运行条件。

珠海水控集团供水公司总经理王杭州介绍,工程通水后,珠海对澳门供水能力从50万立方米/天提升至70万立方米/天,同时改变目前供水均从竹仙洞水库进入澳门的单一模式,增加从氹仔方向进入澳门的供水管路,从而实现双线路供水,大大提高澳门供水水源抗风险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供水保证率。

难点

强台风来前完成水道穿越顶管工程

作为第四管道工程的项目负责人,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的章志仁透露,第四管道埋入地下约3—27米,其修建路径与前三条管道差异很大,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难题。

例如,第四管道工程穿越供澳天然气管道区域,为保证输澳天然气管道的绝对安全,建设团队历时两年多,先后五次组织地下管线勘察,彻底探明天然气管准确位置。

“工程还须解决复杂的地质条件问题,工程穿越横琴深厚人工抛石层和巨大孤石,遭遇复杂的地质结构,施工难度极大。”章志仁说。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天鸽”强台风即将袭来,一段长约1170米的穿越马骝洲水道顶管工程还差50米没有完成,为了抢在强台风到来前完成,章志仁当机立断,动员顶管施工队伍加班加点连夜施工,最终在台风来前的一天贯通,顺利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做完,海水将倒灌进来,设备都会受到损害,处理时间和费用将无法估量。”

面对部分施工场地狭窄,地面市政设施和建筑繁多、相距极近,施工团队使用了首创的加压沉井法和搓管沉井法最新顶管沉井技术,大大降低了对地面市政设施和建筑的影响。

效应

澳门原水使用量98%以上由珠海供应

作为对澳供水的起点和水源地,竹仙洞水库宽广静谧,如翡翠般三面被群山环抱。第四管道通水当天,对澳供水60周年展览在该水库的小岛上首次亮相。

王杭州介绍,1959年,竹仙洞水库大坝开工建设,启动了珠海对澳门供水的历史,如今正是一甲子的岁月,珠澳人民“同饮一江水”的感情也越发醇厚。

60年来,珠海和澳门在供水事业上唇齿相依、携手共进。珠海为满足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持续增长的需求,不断完善对澳供水设施,突破了珠澳两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今已形成“江库连通、库库连通”的供水格局,确保两地在咸潮期间也有足够的原水和优质自来水供应。从1986年至2018年,珠海对澳门的原水供应量从2000万立方米增长到超过1亿立方米,多年来始终占澳门原水使用总量的98%以上。

链接

对澳供水60周年大事记

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澳门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用水量日益增加,澳门原来自给自足供水的局面无法维持,居民饱受水荒之苦,受澳门同胞的请求,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广东省政府批准,珠海市在1959年开始建设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开启了珠澳供水合作的序幕。

▲1960年3月8日,竹仙洞水库正式向澳门供应原水,揭开了珠海对澳门供水的序幕。在上世纪60年代,对澳供水仅有竹仙洞到澳门一条管路,年供水量仅有300万立方米;

▲70年代,珠海相继建设了南沙湾泵站、夏湾加压站,从前山河和大镜山水库取水,输送到竹仙洞水库,扩大了对澳门供水量;

▲1986年磨刀门供水系统开工建设,随后相继建设了挂定角水闸、洪湾泵站及管道设施,从此开启了从西江取水的历史。1988年5月,其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1989年8月二期工程建成通水。磨刀门供水系统每天对澳供水能力可达45万立方米。

▲到90年代末,当咸潮的影响日趋严重,磨刀门水系也不能满足供水需求时,兴建了广昌泵站及从广昌泵站到南屏水库的广南管,从大镜山水库经白石泵站到澳门的应急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11月,跨越四省总长1300多公里的“千里调水”计划正式实施,2015年1月17日,贵州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开闸放水,成功地为下游的珠澳地区送来了“救命水”。

▲200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下成立了粤澳供水合作专责小组和技术小组,双方政府间建立了常态化的供水合作机制。2009年签署的《粤澳供水协议》让双方供水合作有了法律依据。

▲因为咸潮逐年严重,取水口不得不从广昌泵站上溯20公里到达平岗,兴建了平岗泵站。上移取水口的同时,珠海还兴建了竹银水源工程。2011年5月竹银水源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对澳供水第三管开工建设。

▲为了解决澳门供水的结构性难题,2016年,对澳供水第四管工程开工建设,2019年10月17日通水。2017年西水东调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将于明年建成,缓解平岗-广昌一期工程单管运行的风险,将原水输送能力从每日100万立方米提升到每日200万立方米。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黄鸿基记者谢庆裕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