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深调研|如何让“沉睡的资产”变成“诗和远方”?

2019-09-06 09:00:14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古朴深巷里,余韵悠悠,参天古树下,流水潺潺,这是秋日里南社古村的模样。中秋小长假将至,这里将是不少都市人乐意前往的一处赏月胜地。乡村不仅是都市人寄托乡愁的归处,亦是文旅产

古朴深巷里,余韵悠悠,参天古树下,流水潺潺,这是秋日里南社古村的模样。中秋小长假将至,这里将是不少都市人乐意前往的一处赏月胜地。

乡村不仅是都市人寄托乡愁的归处,亦是文旅产业振兴的另一个主战场。在广东推进乡村“四变工程”的过程中,文旅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如何将农村的资源变成资产,记者分赴东莞、从化、增城、新会、始兴等地就此展开调研。

强在哪?

广东省民宿客栈数量居全国第一

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为“古代进士村”的南社古村,最近又多了一个名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据统计,南社古村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近三年平均增速40%,闲置农房变成“网红”民宿,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的结合,让这座古村焕发活力。

距离国庆黄金周尚有三周,新会茶坑村的果农梁瑞群已经做好了接待游客的准备。他的果场位于新会陈皮村对面,假期期间,不少游客会到他的果园采摘新会柑,吃农家菜。

“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乡村“四变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广东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良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20个市的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其中9个市在10亿元以上,广州、梅州2个市超过100亿元大关;21个市的乡村旅游接待量都在100万人次以上,其中广州、深圳、梅州、江门、湛江5个市超过1000万人次大关。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迅猛。以民宿为例,《2018年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23日,广东省民宿客栈数量为18441家,位居全国各省第一。

更值得关注的是,“乡村四变”还在进一步升级中。根据《广东省民宿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广东一些民宿已经不仅仅提供“住宿+餐饮”的基础服务,还开始利用并整合当地生态、文化和旅游的资源,荟萃当地乡村的生活元素,提供一种原真性的乡村生活体验,创造一种原生态的乡村生活方式。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深圳较场尾民宿小镇、上良村等民宿群落式的蓬勃发展,让其变身成为微型的度假目的地。它们除了提供住宿外,还提供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的场景,比如让游客跟农民一起下田耕作等。

除了引客入村,更重要的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随之增强。在龙门的一间乡村民宿中,就有年轻的当地人当上了店长,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因为我看到了前景和希望,我美丽的家乡正在成为都市人的避世田园。”土生土长的龙门人谢炜添如今经营着两间乡村民宿,在他看来,村民的个人利益和诉求,并非与集体的利益与诉求相违背,恰恰相反,当个人利益诉求与乡村整体的利益诉求相吻合时,才能发挥每位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家乡建设的事业中来。

难在哪?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困难重重

然而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并非所有的古村落都像南社古村一样,顺利地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并非所有的乡村闲置资源都得以合理利用。

增城的夏街村,是增城最大的城中村,亦是千年古村。这里至今仍聚集着上百座清末建成的民居古宅,10座已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祠堂、门楼、古庙。早在七八年前,夏街村就被列入了广州“三旧改造”的名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夏街村内大量的老房子要么空置,要么出租给外来打工者使用,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外墙、屋梁已开裂,有的屋顶杂草丛生,有的被乱改建,多栋原本矮层的历史建筑已经被村民自主拆建成“高层”的小产权房。“像夏街这类古村落,若无法活化利用、不产生新的使用价值,迟早会自然消亡。”参与增城当地古村活化工作的志愿者李琦(化名)由衷地感叹道。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规划与设计专委会主任委员马向明分析称,在“旧改”工作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系统性政策引导、政府监管不足,参与进来的市场主体都以商品房开发为主。特别是随着城市的扩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房产收益率高,在这一更新阶段,大部分的土地更新项目以商品房开发为主,村民、开发商与政府在“旧改“博弈的过程追求利益最大化,由此一些地方的项目出现了历史文化资源破坏、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

古建筑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在近期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游径线路中,“夏街村古驿道-石王庙-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增江画廊景区”位列其中,面对夏街村即将迎来的“旧改”项目,这或将一定程度为该村的上百座历史建筑上安置了一道“防火墙”。

怎么办?

善用“农商文旅”,唤醒“沉睡的资产”

事实上,在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广东,大量的古建筑古村落需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位于韶关的始兴县,修缮一新的廖屋围楼令人看到了当地围楼未来活化利用的另一种可能。“重生”后的廖屋围楼,被赋予了休闲娱乐、餐饮、品茗、书法、住宿等诸多功能,成为始兴第一个围楼文化旅游客栈。每逢节假日,这里都会吸引不少来自珠三角的家庭前来度假,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江金波表示,旅游利用被普遍认为是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首选方式。不少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已有珠玉在前。比如澳门博物馆和圣地亚哥酒店就是利用昔日的军事炮台活化而成,是节约用地的“活保”典型,充分地体现了内外的活化和谐;香港具有近九十年历史的“雷春生”楼宇,为保留原有风貌,由香港浸会大学活化为中医药学院诊室,展示了曾经作为几代港人对医药历史文脉的延续,成为新时期香港历史建筑的“活宝”。

在乡村旅游发达的台湾,“农商文旅”的融合发展或能带来启示。一方面,从对当地村民的再教育起步,让农民成为更有参与感更有主动权的建设者;另一方面,通过文创业、旅游业、农业等多业态的融合,呈现全方位体验式的休闲场景,从而形成消费闭环。比如宜兰的三星乡,由于溪水清澈澄明,土质肥沃,所出产的葱品质好,葱白细长,叶肉纯厚。这种被当地命名为“三星葱”的农产品,不仅是当地的特产,还成为了一张文化名片。三星乡修建了一座青葱文化博物馆,除了以卡通设计、3D动画详实记载葱的科普知识和文化外,还设计了电脑拔葱等互动游戏,提升体验感。除此之外,这里还可以拓展消费空间,由葱衍生出来的“葱明面”、“葱明饼”、“葱明冰淇淋”等,都成为了热销产品。

“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如何借助文旅之力,激活三产的活力,广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民宿为例,根据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所做的调研显示,目前广东省的民宿整体缺乏本土文化内涵和特色,未能突出广东的特有文化。广东大多数民宿产品仍然以住宿为重心,产业衍生及二销发展不足,民宿旅游产品仍显单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进度缓慢。事实上,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乡村景区和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中。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表示,广东将进一步落实省委提出的“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四变工程,制定实施《广东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实施方案》《广东省A级文化旅游特色村指引和评定标准》等政策文件,连线连片打造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开展创意下乡行动和文化创意进景区行动,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策划统筹陈韩晖卢轶周人果

调研组成员周人果郑洁琳蔡华锋马华冯善书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周人果冯善书马华

摄影: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