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医生广州街头卖书15年,只为这个“梦”

2019-03-28 21:00:07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85岁老医生广州街头卖书15年,只为这个“梦”

三月的广州仍有些微凉,和风掠过地铁行人匆匆的脚步,一位慈眉善目的年迈老人身着蓝衬衫,在地铁口倚墙而立,时不时轻声问他面前走过的行人,“喜欢看这本书吗?”

循声望去,老人脚边放着一本书和一张广告牌,上面写着“作家签名售书”。偶尔有好奇的人停下脚步,他会缓缓介绍书中内容。原来,他叫做林宝山,至今已在广州街头卖书15年,如今卖的是他翻译的第三本书。

但路人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儒雅老人,不仅是85岁的老“中山医”,还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的会员。“书辛辛苦苦写出来,也希望有人看,不然只能堆在书店里落灰了”,林宝山微笑说道。

“名校生”乡村行医29年

手抄词典自学英语

来自汕头的林宝山,前半生一直从医。1958年,他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被分配到阳春成为一名综合内科医生。在阳春市人民医院,他一待就待了29年。

起初,阳春还只是粤西山区的小县城,电网设施不完备,县里仅靠着一台柴油机发电,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在艰苦环境下,林宝山利用业余时间来阅读写作,并自学英语。

此前林宝山在大学学的是俄语,只在中学念过几年英语。在阳春买书不容易,他就费时数月,把借来的英汉词典整本抄下,逐字学习释义和音标。慢慢地,他能够看懂英文原著,也对翻译产生了兴趣。

“我没有什么翻译技巧,靠的是勤翻字典、多思索。”多年来,历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的林宝山笔耕不辍,一边写病例报告、病案讨论,一边翻译医学科普小文、医学论文等,陆续在报纸期刊上登载文章。

1987年,受上级安排,林宝山调到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编《广东医学》、《实用医学杂志》两本专业期刊,直到1995年退休。这些年写的医学科普文章,他与妻子一同集结出版了《科海采珠》。

1997年,妻子不幸患上白血病,他买了张折叠床,守在她病床边上寸步不离,悉心照顾。陪护的20个月里,他订阅了一份外国英文杂志,看看里面的短篇小说,也翻译给妻子听,写下译文向报刊投稿。

退休翻译“爱与希望”

广州街头卖书15年

翻译出来的36本短篇小说,于2004年集结成册,出版成林宝山的第一部个人译著《寻找一个人》。但收到出版社寄来的1000本书后,他没有把它们放进书店,而是瞒着家人做出一个决定:到街上去卖自己的书。

“书店的书太多了,我只是个小作者,别人不会留意到。但是书印出来了也希望有人看,所以想到街上去推荐给读者。”林宝山说。

林宝山还记得,卖书第一天,他在五羊新城的一棵大榕树底下摆卖,一天卖出了五本。家人当天就发现了,他们劝当年七十高龄的他安享晚年,但是拗不过,只好由着他的性子。两三个月后,1000本书均告售罄。

2009年,林宝山在澳洲帮带孙子之际,儿子林逸阳常常带他去逛旧书摊。其间用五毛钱澳币淘到一本英文小说,书里的乡村从医情节与他的经历甚是贴近,触动了他。回国后,他用电脑一个个字敲出译本《为了他的孩子》,2013年开始到人流量大的广州地铁口卖书。

2017年,林宝山再次去澳洲探望儿子,这一次他在图书馆遇见了《FeverAtDawn》。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匈牙利作家彼得•加多斯的父母。书里的真实书信故事,让林宝山一下子回忆起他60年前的青葱岁月。

那时,念大学五年级的林宝山,正在医院里当实习医生,他分管的病人中,有一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年轻女病人。她的病情严重,不断出现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常向他咨询治疗,他出于同情,知无不言。住院50天后,女病人便离开了广州。

不久后,林宝山收到她寄来的一大摞住院日记,与他有关的内容令他十分感动。此后他们没再见过面,但一直保持通信长达十年之久。1967年,年仅34岁的女病人因病逝世,她的丈夫在她的枕头下发现了一纸遗言,上面写着短短一句话:“告诉宝山,说我为他祝福。”

她的丈夫历经辗转,特意把纸条寄给林宝山收藏。他在书中后记写道,“同样是因为书信激起的感情,虽然性质不同,书中主人公收获的是爱情,而我的经历仅停留在友情。”因内心的共鸣,林宝山决定和儿子一起合作,两三个月就完成翻译,于去年出版了《缘来在破晓》。此后,他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小贩”生活。

结识上千“忘年交”

有人发来整本小说的朗诵音频

每天,林宝山就背着一个黑色挎包,带十本书、一瓶水、一把伞、一张广告牌出门,到广州地铁口去卖书。卖得好再回家带,卖不完就卖到11点坐末班车回家。他不固定一个地方,五山、杨箕、东山口等站点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我会选有步行楼梯的地铁站,路人走路速度慢一些,就有机会停下来注意到书。”最多的一天他试过售出42本,但这是极少数,更多的是体验到无人问津的酸楚。在外人眼中,街边卖书既辛苦劳累,又利润甚微。林宝山也听过一些风凉话,但他记得更多的是善意。

不少热心路人见他年事已高,会关心他是否有经济困难,给他买来矿泉水、蛋糕、小板凳等,有一年中秋节还收到过月饼。“我不坐小板凳的,怕会挡到别人的路,一天站七八个小时,习惯了。”林宝山说,他也遇过城管,他每次都会听话默默走开,但有的城管也会买他的书。

“我每次都会跟他们说,希望他们能够耐心看完书,有空可以发一些读后感给我,或者指出缺点和不足。”在每本书的扉页上,林宝山都会写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句诗。15年来,他卖出了六千多本书,也结识上千位读者,其中不少人成了他的微信好友。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忘年交”,有的多年后再找到他买书,有的送他自己喜欢的书,有的给他发来长短不一的读后感,有一位当配音演员的读者,朗诵了整本书录成音频发给他……

今年年初,林宝山在读者帮助下还建了微信读者群,现已有230多人。他们在网上分享与林宝山相遇的故事,谈论重拾阅读的快乐,赞叹高龄的他积极、上进、纯粹,宛如有“少年的灵魂”。

“我喜欢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身体有点高血压,其他没什么问题。”林宝山笑说,他是一个随性的人,退休后除了阅读写作,还喜欢拿着地图和火车时刻表,一个人独自旅行。

上世纪90年代时,60多岁的他曾从汕头老家一路坐火车去乌鲁木齐、新疆、黑龙江等地,甚至到了中国的北极村,最久坐过五六十个小时火车。有时候没位置,就在火车里站着过去。六年前卖书的一天,他突然想看漠河夏至日的“不夜天”,还说走就走,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几经转折去看凌晨3点的日出。

如今,85岁的林宝山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还是风风火火的。《缘来在破晓》还有400多本,他打算继续出售,当书还剩下一两百本时再捐给图书馆。他念着未来再找个时间,去澳洲探望儿子,含饴弄孙,安享天伦。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欧楚欣

【实习生】杜安琪钱惠娴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