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条轨道线+3条过江隧道 广州海珠创新湾规划公布实施

2019-03-04 09:00:08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4条轨道线+3条过江隧道 广州海珠创新湾规划公布实施

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的重要节点,海珠创新湾(沥滘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日正式公布实施,片区定位为新城市中轴线南段滨水生态、科技创新集聚区。规划范围内形成4条轨道交通线路和2座枢纽站点,以及3条过江隧道,下一步还将结合区域交通规划增设轨道交通线和站点。

滨水生态、科技创新集聚区布局155处公服设施

整个海珠创新湾西起洲头咀公园,东接琶洲地区东部,紧邻生物岛和大学城。滨水岸线20.5公里,与珠江前航道构成海珠滨水闭环。沥滘片区位于海珠区中南部,是海珠创新湾中段,是海珠区南部重要的门户区域,现状建设以旧村为主。北至海珠湿地,西至大干围,东达华南快速路,南侧以海珠区行政边界为界,主要涉及南洲、华洲、瑞宝3个街道,三滘村、沥滘村两条城中村,沿江岸线长约7.1公里,河涌岸线长约5.1公里。现状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2万人,流动人口13.1万人。

沥滘片区东临海珠湿地、西邻广纸片区、北接海珠湖、南隔珠江后航道与番禺区隔江相望,总面积约9.82平方公里,扣除珠江后航道水域后面积为8.07平方公里。片区定位为新城市中轴线南段滨水生态、科技创新集聚区。总用地面积807公顷,建设用地684公顷,建设总建筑面积1063万平方米,毛容积率1.32。其中包含幼儿园、中小学、文化站、市政公用设施的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此类设施在后续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需保障中小学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1.8万平方米,幼儿园总建筑面积不小于4.2万平方米。

统筹布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共设置区域统筹级和街道级公共服务设施155处。其中,小学6所,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2所,幼儿园12所;包括中山二院海珠院区在内的2所综合性大型医院。

规划路网密度与伦敦金融城相当增加6座变电站

综合交通规划方面,在现状二、三号线和广佛线基础上,规划落实18号线。规划范围内形成4条轨道交通线路和2座枢纽站点,下一步还将结合区域交通规划增设轨道交通线和站点。道路交通方面,形成“六横十三纵”干道路网;增加密度,细化街区,优化后核心区的道路密度不低于19公里/平方公里,达到国际城市商务区中心区的水平,与伦敦金融城的路网密度相当。

此外,规划新增三条过江隧道及水上轮渡,联系番禺洛溪。其中,一条过江隧道位于洛溪桥以西的大干围区域内,第二条过江隧道则在中交集团总部两栋大厦之间,第三条过江隧道在新光大桥以东。未来将实现5分钟可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10分钟可达广州南站、珠江新城;14分钟可达金融城;20分钟可达广州火车站;30分钟可达白云机场。

市政公用设施方面,规划增加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污水泵站1座,消防站2座,其中给水规划方面,由南洲水厂为规划区供水;污水规划方面,排往现状沥滘污水处理厂;电力方面,远期用电引自区内550千伏变电站。

南海新沙规划为绿地和文化设施

片区内的沥滘村改造酝酿多年,关注度也很高。本次规划提出,沥滘村改造,根据历史审批情况与城中村更新改造方案,采取全面改造模式。在落实沥滘村批复建设量的基础上,整体策划、统筹布局、经济平衡,解决旧村的改造问题。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延续文脉的同时,提升片区土地价值,可释放建设用地144.87公顷。其中,40%用地用作道路建设、公园绿地等;16%用地用作公服建设,包括8所学校及1处综合医院。

对于与沥滘村隔水相望的南海心沙,业主单位广州港集团曾提出,要在南海心沙上增加部分商业配套,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对此,规划部门认为,南海心沙作为新城市中轴线的重要景观节点,需充分体现开放性、文化性和标志性,不宜安排大规模商业及配套设施。最新规划中南海心沙用地主要为公园绿地和文化设施用地,并有两条道路与对岸的沥滘村相连。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刘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