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医院床位规模不必对标北上广

2019-01-16 12:00:29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医院床位规模不必对标北上广

“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了南山人民医院、宝安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等8家医院。”1月16日,正在举行的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来自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关于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及建设规模的提案》,他们以南山西片区及宝安中心区为例指出,目前深圳对医疗资源的区域布局不够合理,建议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及建设规模。

现状:100平方公里内8家医院

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们指出,目前公立医院规划及建设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缺乏统一完善的规划机制,导致部分区域卫生功能重叠,医疗资源过剩。”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们说。比如,在南山西片区及宝安中心区,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了南山人民医院、宝安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等超过8家医院。且按照规划,深圳卫生与健康“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间重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中,位于南山、宝安两区的公立医院新建、续建规划床位高达1.8万张以上。在医疗资源密集甚至过剩的区域,各医院为了维持运转,必然走向争抢病人甚至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其次是,医院单体规模设计不够科学。深圳部分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为追求“高大上”,想尽办法发展壮大自己,如“十二五”期间规划重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中沙井片区新建综合医院续建规划床位高达4000张。

“医院单体规模过大,医院运营成本随之增高,医院面临的垂直交通和平面交通压力也增大。”市政协委员们说,还会导致专家和病人“双虹吸”现象,从而陷入“医院越建越大,却仍然人满为患”的恶性循环。此外,按照医疗机构的功能划分,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诊断主要由基层医院负责,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主要到社区。目前部分基层医院盲目扩张规模,导致医院功能定位不准、机构设置趋同、效率低下等,既浪费财政资源,也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再次是二期改扩建安排考虑不够严谨。据统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间深圳市区两级医院二期改扩建约有16家,涉及扩建床位1.6万张以上。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总床位规模从800张扩建到4000张。据了解,该院一期现开放床位387张,日门急诊人次700-800人,日手术台数20。中大七院二期规划占地面积14.9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03.33万平方米,床位3200张,计划总投资113亿元,争取2018年底前动工。目前,深圳市区两级医院中,一期开放床位尚未饱和,二期规划又即将动工的情况并不鲜见,而中大七院并非个案。

建议:为未来医院规划预留空间

市政协委员们建议,应对深圳公立医院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增强深圳公立医院布局的合理性,严控医疗资源丰富的区域的公立医院数量,将医疗资源适当向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区域倾斜,但对于神经专科这类需要争分夺秒与死神“抢时间”的医院,应该规划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区,尽量避免“哪里还有地就把医院建哪里”这样的任性规划。

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加强公立医院床位设置的合理性。深圳目前千人床位数和千人医生数约为北上广的2/3,但服务的人口架构与北上广不同,深圳的服务人群主要是深圳本地的病人,而北上广50%都是外地病人。此外,深圳是一个平均年龄35岁的新城市,深圳的病种、住院病种和病人没有其他老城市那么多。因此,深圳医院床位规模不必按照北京、上海、广州那样去设置,可适当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略紧一点。

最后,他们还建议放缓公立医院建设进度,为未来医院规划预留空间。“对于一期规划床位尚未饱和的医院,二期建设应放缓。”市政协委员们表示,在无法预知十年后甚至更远未来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和标准的前提下,理应为子孙后代所需的未来医院的规划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