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几个古村落要“串珠成链”,看图就觉得美

2018-12-12 12:00:17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东莞这几个古村落要“串珠成链”,看图就觉得美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郭文君见习记者/施美摄影/孙俊杰袁少君)南社古村内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古建筑围水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岸。这是古村正在进行民俗活动。

生态园周边村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突出。

12月10日下午,“城乡互融,共享家园——东莞乡村建设规划论坛”在石排镇塘尾村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高校的专家济济一堂,共同为东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工作出谋划策。

改革开放40年,对于东莞来说,既是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的40年,也是从农村走向城镇化的40年。统筹工业与农业、协调城市与乡村,一直是这座城市40年来不变的主题。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东莞围绕这一决策部署,全面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

同时,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两大战略机遇的叠加,东莞正全面推进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以及新一轮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乡村发展与区域共享、城市共荣的发展新格局,将成为东莞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以建设“城乡等值,共存共荣,共建共享”的城乡融合2.0版为目标,东莞正致力于打造城乡高质融合示范区、共建都市湾区幸福栖居地。

生态、人文资源禀赋独特

32座祠堂、259间古民居、40多口古井、22条小巷道……走进走进珠三角最大的明清古村落——茶山镇南社古村,一湾长形池塘宛如碧盘,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古建筑围水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岸,精致小巧的石桥横卧,旁边数百年的老榕树枝繁叶茂。南社始建于宋朝,历明、清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10万平方米的古村落。

最近,南社村党委委员谢效良正为即将拉开序幕的第二届“南社忠孝文化节”做着精心的筹备,围绕首届忠孝文化节、斋醮、孝敬有方三大主题,文化节将全天候举行旅游、文化、巡游等34项休闲体验项目,有望吸引游客近8万人次。

“游客们会发现,和去年相比,南社有了不小的变化。”谢效良说。南社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一村一品牌”的两个项目已经完成建设:位于古村西门的南社村公园刚升级完毕,小桥流水、金桂飘香;距离公园100多米,刚装修改造的南社影剧院焕然一新,文化节将有一系列演出将在这里献上。

距离南社1公里的另一处古村牛过蓢,也展露了新颜。牛过蓢位于茶山镇超朗村北部,面积0.76平方公里。古村落始建于宋朝,拥有青砖红瓦的古建筑群,原生态古树林面积1.2万平方米,40多棵古树名木中树龄最长的达770年。结合东莞市美丽幸福村居建设,超朗村加大了对牛过蓢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力度,建设了数万平方米的古树公园,增加休闲绿道和座椅,如今这里成为村民缅怀古村历史及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去处。

在南社、牛过蓢古村北面4公里,是另一座以碉楼和围墙闻名的明清古村落群——石排镇塘尾古村,这里有东莞现存最完好的古村围墙,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拥有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另外,民居与书室结合、民居与祠堂结合形成浓郁的家祠和私塾文化也是古村的一大特色。

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的春风也给塘尾带来了新面貌。今年7月,塘尾古村落前广场率先竣工。一座传统岭南风情的灰瓦飞檐牌坊成为古村新的迎客厅。牌坊广场公园内,三个昔日的鱼塘被改造成了小湖,形成错落有致的叠水系统,古朴的文化长廊贯穿其中。塘尾正在打通古村落与始建南唐、明清重修的省保护单位云岗古寺,配以滨水环湖空间衔接。接下来,还将启动云岗古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重新展示古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历史风貌。

亟待特色小镇“串珠成链”

南社古村与牛过蓢相距1.5公里,与塘尾古村则相距4公里左右,由两条古道相接。三个古村呈“品”字形排列在生态园周边,在人文、旅游资源各有优势。中间还聚集了生态园燕岭湿地、南畲朗河、中央水系生态岛群、月湖公园、大圳埔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

将视野再放大看,生态园及周边超朗、南社、塘尾、埔心等14条村共同组成的约30.54平方公里区域内,据不完全统计,有自然人文资源75处,其中自然资源15处,人文资源55处,非物质文化资源5处。其中,南社、塘尾都拥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两块“国字号”招牌,牛过蓢是省历史文化名村。

“三大古村落与生态优美的生态园相连,传统人文与现代生态相得益彰,这在珠三角是十分少见的。”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创研基地主任李培军表示。

但长期以来,以镇街为发展单元的城市化给这一区域带来巨变的同时,也使得城乡用地分散交错,在空间上呈现半城中村形态,并面临着产业、用地、社会治理、风貌建设等系列问题短板。同时,古村落与周边区域风貌不统一,甚至成为“孤岛”,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认为,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范围来看,三个古村在集聚性、完整性、差异性等特征上也十分突出,认同东莞围绕这些古村落资源,统筹发展,打造一个东江沿岸古村落示范片区。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刘伟分析,大湾区发展对生态、生活的转变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借鉴东京湾的发展,广东可能会形成一个由大量特色小镇形成的一条“珍珠链”,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去承载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融合。

在乡村振兴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双背景之下,生态园周边村庄群“串珠成链”正当其时。

为片区统筹探索新路径

去年12月,松山湖片区2017深圳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古村落与生态园地区在内16个重点发展先行区首次集体亮相,古村落片区发展再次引起关注,各界人士也纷纷献言献策。业内人士指出,松山湖片区其他15个重点发展先行区已经引进、或者形成大项目载体不同,古村落片区需要更多大手笔的规划资源倾斜和优先,为片区碎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现状注入强劲动力,为片区统筹探索新的路径。

今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东莞市选取13个条件较成熟的村(社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由东莞市城乡规划局作为牵头部门,开展茶山镇南社村、石排镇塘尾村市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试点建设工作。目前,有关工作方案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市城乡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在试点建设中,将以片区统筹为发展方向,通过特色资源统筹开发、生态环境共治共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设整体协调、丰富多样的发展格局;以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为突破重点,以农旅融合为发展路径,修缮村容村貌,挖掘历史遗迹价值,建设品牌优质、特色突出的现代产业。同时还将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标,建设成设施配套、服务高质、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

围绕这一目标,市城乡规划局将开展生态园周边连片村庄统筹规划研究和开发建设,突破行政界线,加强空间统筹,在连片规划研究的指引下,统一单村建设标准,合力建设片区统筹项目。其中,南社、塘尾试点村庄将以特色精品村标准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并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试点申报方案要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等建设。对南社村、塘尾村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还将进行将有计划、有步骤的维修和整治,并进一步发掘其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合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叠加,这里完全可以实现科技与文化比翼齐飞。”李培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