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上财季度报告:预计四季度货币供应将适度并针对性宽松)预计四季度货币供应将适度并有针对性的宽松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以及其他挑战,货币供应增速将总体保持平稳
(原标题:上财季度报告:预计四季度货币供应将适度并针对性宽松)预计四季度货币供应将适度并有针对性的宽松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以及其他挑战,货币供应增速将总体保持平稳。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下称“课题组”)在沪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下称《报告》)。
课题组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能够保持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实属不易。今后要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相关阅读
中国三季度GDP增速6%四季度货币政策风向会怎么变?
家庭部门新增存款增长
《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家庭部门新增存款激增。在一季度家庭新增存款创纪录达到6.07万亿元的情况下,三季度继续增加1.7万亿元,再次创下不同年份同季度新增额最高值。全年看,2019年前三季度的新增额也均是2015年以来同季度的最高值。
天风证券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居民的储蓄动机增强与投资渠道有很大关系。近年来表外理财增长很慢,随着2018年互联网P2P的整治,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降温,老百姓的投资渠道受到影响,也造成很多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
在家庭储蓄额上升的同时,家庭债务新增额也在前三季度继续上升,但增速却在放缓。
根据《报告》,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中长期贷款,家庭债务新增额均已连续3个月上涨。三季度中长期贷款新增1.39万亿元,达到2017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点;短期贷款新增5400亿元,虽较二季度的5700亿元有所降低,但仍高于一季度新增值。
预计四季度货币供应将适度并针对性宽松
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在2019年前三季度稳定。投资增速在2019年前三季度有所回落,但基建投资表现回暖。
《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累计同比增长5.4%,比2018年全年累计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亦有所回落。整体民间投资增速从2018年全年累计同比8.7%回落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4.7%。
课题组认为,预计四季度货币供应将适度并有针对性的宽松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以及其他挑战,货币供应增速将总体保持平稳。
如何应对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课题组认为,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其现实必要性,并且应该与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大方向相一致。
课题组建议:加大逆周期调节稳增长力度,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等工具。以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则来推进体制性、结构性的市场化改革。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应对逆全球化和倒逼内部改革。
9月CPI同比上涨3%,PPI同比下降1.2%,均符合之前市场预期。猪肉是通胀的主要推力,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同时,核心CPI仍处低位,总需求整体仍然偏弱。PPI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则继续背离,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背景下,PPI负增长的压力仍将持续。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物价指数。
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继续走高,同比上涨3%,创近六年新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物价的全面走高,非洲猪瘟等影响猪肉供应,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贡献了超一半的涨价因素。天气转凉,“贴秋膘”行情以及受猪肉涨价带动,畜肉、禽肉等肉类价格整体上涨,食品涨价是CPI走高的主因。
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2%,跌幅继续扩大,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降幅较大。这主要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9月PPI环比转正,生产资料价格走平,价格有所企稳。
至于未来走势,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猪肉供应偏紧的状况下,猪肉价格可能会助推CPI继续走高,到2020年春节期间可能触及3.5%。在全球经济趋缓背景下,PPI难有明显改善。
尽管CPI可能继续走高,但主要是猪肉带动的结构上涨,9月核心CPI、PPI等反映总需求整体偏弱。
近期,从中央政府释放信号来看,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预调微调有望继续。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应延续边际宽松,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猪价继续推高CPI
9月CPI同比上涨3%,为2013年12月以来的高点。今年以来,CPI整体在持续走高,部分月份鲜果等涨幅居前,但近几个月猪肉成为领涨因素。
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9.7%,涨幅较8月有所回落。
受天气转凉需求增加和消费替代影响,畜肉和禽肉价格出现明显上涨,9月份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46.9%,禽肉类价格同比上涨14.7%。更具体的,9月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同比涨幅在9.4%-18.8%之间。
随着鲜果、鲜菜的大量上市,上半年出现的“水果焦虑”、“蔬菜焦虑”得到明显缓解。9月鲜果价格环比下降7.6%,鲜菜价格环比下降2.4%。
除了“贴秋膘”带来的肉类消费增长,9月也有其他季节性涨价因素,比如受新学期开学影响,9月教育服务价格环比上涨1.8%;受换季影响,服装价格环比上涨0.9%。
综合来看,食品是物价上涨的主因。9月CPI同比上涨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2%,非食品价格上涨1.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9月非食品通胀率1%,创下3年半来的新低。9月CPI走高,受猪肉价格为主的肉类价格上涨带动。近期猪肉存栏量明显减少,补栏仍然存在难度,中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仍大。受此影响,2019年末CPI将可能破3%;在2020年春节期间,CPI可能触及3.5%,甚至更高。不过2020年年中后,CPI将呈现放缓态势。
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猪肉价格目前确实仍在上涨通道中:10月7日至13日,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2.46元,比前一周上涨14.8%,但近几日涨幅有所回落。
为了平抑猪肉价格,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系列举措,包括支持生猪养殖、价格补贴等。9月份,中央储备肉加快向市场投放,包括猪肉、牛肉、羊肉。中国也加大了猪肉进口,1-9月份进口猪肉132.6万吨,增加43.6%。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预计猪肉价格上涨势头将延续到明年上半年,并带来牛肉、羊肉、蛋类等食品价格上涨预期,对CPI上涨带来压力。考虑到非食品价格持续走低,不排除降到1%以内,仅依靠猪肉价格带动CPI进一步上涨的幅度或将有限。由于1-9月CPI平均上涨2.5%,全年CPI平均涨幅将低于3%。
分化的物价
区别于CPI的持续上涨,PPI则是另一番景象。
9月PPI同比下降1.2%,降幅有所扩大。不过,9月PPI环比上涨0.1%,结束了前三个月负增长的态势。
分类别来看,受食品、衣着等带动,9月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有所扩大;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降幅进一步扩大,包括采掘业、原材料、加工工业的价格均有所回落。
“在环比微增的情况,PPI价格同比出现下降,说明去年9月的基期价格水平较高。但是PPI环比值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2002年以来的18年,9月PPI环比涨幅均值为0.2,相较之下,今年9月环比0.1%的增速相对较弱”,徐奇渊表示。
刘学智则表示,9月PPI环比回升,为近4个月的首次正增长。流通领域中生产资料价格回升的种类增多,表明积极政策扩内需、稳增长效果正在逐渐显现,有助于未来PPI走稳。
9月以来,逆周期政策预调微调动作不断,包括全面降准、老旧小区改造等扩内需举措。最新的9月新增信贷数据有所回升,逆周期政策效果在不断释放。
由于去年10、11月份PPI基数相对较高,但12月份之后基数效应明显减弱,较为普遍的分析认为,10、11月份PPI同比降幅可能扩大,到明年初PPI负增长幅度将明显缓解。
在CPI、PPI走势分化的局面下,逆周期政策该如何操作?
徐奇渊认为,PPI、核心CPI下行趋势一致,并且都创出多年来的新低,货币政策更应关注CPI核心通胀率和PPI通胀率。猪肉价格上涨带来了结构性通胀压力,同时中国又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和PPI走低,货币政策宜采取不对称降息的做法:一方面保证存款基准利率基本不变,另一方面,继续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市场也有不同的判断。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表示,金融数据9月份超预期,是符合季末规律的,但四季度大概率不会持续上行。一般情况,经济金融数据都会在季末比较好,这次也不例外。9月CPI进入“3”时代,未来可能继续上行,由于通胀的掣肘,四季度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