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28日,河北邯郸,邯郸一农民夫妻采收了1300斤菠菜卖给收菜的小贩只卖了15元。菜虽然卖出去了,大叔眼里写满了辛酸。此事件很快引起争议
3月28日,河北邯郸,邯郸一农民夫妻采收了1300斤菠菜卖给收菜的小贩只卖了15元。菜虽然卖出去了,大叔眼里写满了辛酸。
此事件很快引起争议 。
对此摊贩回应“能理解他们辛苦,但他们菜质量确实一般”。
真想掴菜贩一耳光,你丫捡了便宜还卖乖!
就算菠菜质量一般,也比卖废纸值钱吧?
1300斤菠菜才给15元,人工费都不够,你这不是买菜,是抢菜!
但骂完菜贩后,冷静下来一想,这也不全怪这厮,他只是嘴太欠了。
要说,菜质量一般,仅是一个方面。
关键是,当地蔬菜严重滞销,陷入了“菜贱伤农”困境。
特别是,“菜贱伤农”,可以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然而,蔬菜滞销的背后,折射出了地方政府及涉农部门在服务上还比较滞后,办法不多,没有帮上农民。
问题是,1300斤菠菜只卖15元,你叫农民怎么活呀!
可见,菜农千斤菠菜仅卖15元,值得各地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菜农适应市场变幻、抵御风险能力,比倡导农民种菜、帮助推销蔬菜更重要。
首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深入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蔬菜市场行情,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的蔬菜市场信息,避免他们盲目跟风种植一个品种大路蔬菜,引导他们种植适销对路的蔬菜。
比如,鼓励大家多种植反季节的大棚蔬菜和精品蔬菜,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做得比较好。
比如美国,为确保农民获得及时、可靠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各地收集的市场信息在农业部汇总后,统一按天、周、半月、双月、季度及年度报告,定期、定时对外发布。
依我看,各地不妨借鉴和推广上海的做法,给蔬菜价格投保,进一步探索完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
蔬菜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
这样,既保障了蔬菜市场供应,平抑了价格,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他们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统筹兼顾了市民和菜农利益,有效缓解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问题。
特别是,菜农千斤菠菜仅卖15元,亟须涉农服务“送秋波”。
政府服务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着眼制订长效措施。
这就要求,不仅要在菜价过快上涨时,采取措施平抑菜价,更要在菜价异常低迷时,出台保证菜农利益的措施。
此外,可以适当兴建冷库,增加蔬菜储备规模,调剂季节供需,以保证菜价相对稳定,避免菜价大起大落对农民造成的伤害。
还有关键的一点,要着力减少从菜地到餐桌之间的环节,疏通蔬菜销售渠道,降低环节成本,严格把守“两头”:
既要监督蔬菜企业公平交易,严禁蓄意压低菜农的蔬菜价格;
又要督促其诚信经营,防止囤货居奇、漫天要价,去损害市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