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结合区块链与跨境贸易 去年区块链节点已超4.4万个

2019-04-30 11:00:18
来源: 中华网

  【摘要】 金融壹账通结合区块链与跨境贸易 去年区块链节点已超4 4万个

4月17日,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上线试运行暨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网络发布会召开,并完成首个区块链报关单申报。

金融壹账通凭借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贸易各环节的有机结合。该项目主要利用区块链可溯源、不可篡改等技术特性实现跨境贸易参与主体间的信任传递,营造便捷、高效、可信的贸易环境,初步建立起了便利化贸易的新生态,同时也是区块链在金融场景落地应用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一、跨境贸易的瓶颈:便利+信任

跨境贸易,狭义上指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而广义上则同时涵盖与之相关的跨境进出口安排、跨境贸易模式、跨境结算等全流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各国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且相互依存,全球价值网络也日趋完善。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前的三十年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保持每年约7%的增速,到2011年达到18万亿美元。虽然由于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商品贸易经历短暂回落,但目前已逐步复苏:2017年贸易总量为17.4万亿美元,2018年进一步回升。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一直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中国与海外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加深,贸易规模屡创新高。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高达30.5万亿元,同比增长9.7%;2019年1季度累计进出口总额超7万亿,同比增长约4.5%。

大规模的跨国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融合和流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优化。但由于各国经济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和变动,跨境贸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较多问题,其中比较的明显就是效率低下和信任缺失问题。

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跨境贸易的流程复杂、多主体参与和涉及的单证种类和数量繁多等方面。联合国贸易便利化和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数据显示,现在国际贸易中,平均每单货物要涉及27个贸易参与方,40种单证,和近400份拷贝文件。

跨境贸易中的信任,除主体本身的信用之外,更多需要依赖贸易相关数据的支撑。跨境贸易可以说是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但在现有模式下,大量数据信息仍需通过纸质单证或第三方托管等方式进行流转。同时,由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境贸易参与主体越来越多,致使数据源分散且真实性难以确认,再加之数据格式缺乏统一规范,使得数据难以有效传递,可信度也在一次次存在欺诈风险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降低。

更重要的是,如今各类主体都将数据视为一种核心资产。在无法保证数据安全和所有权的情况下,任何主体都不愿也不可能将其共享给其他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业务数据碎片化,形成数据孤岛,极大影响了数据互通,进而催生了信任缺失问题。

二、当跨境贸易“遇上”区块链

2018年10月,国务院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主要围绕“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创新监管方式,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口岸营商环境。

文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要求,但现实中如何实现?——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

区块链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最具颠覆性的核心技术。由于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等特点,区块链可以在无需中心化或第三方机构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算法实现信任传递。因此,区块链被国际公认为是一项极具潜力,并且适配跨境贸易场景的技术。

这种适配主要体现在:

一、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使得跨境贸易全流程的数据能保证在链上的真实性,不会由于信息层层传递导致可信度降低;

二、数据传递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干预,依靠对区块链技术和算法的共识,建立各主体间的信任网络;

三、通过智能合约和链上数据授权,覆盖跨境贸易的各个环节,打通数据流,自动触发并执行相关标准化指令,在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效率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信用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

目前国际社会一直倡导跨境贸易便利化,关键就在于打通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其中,信息流是不可见也是最难监控的,但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打通信息流,将会极大提升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速度和效率。

就在天津口岸跨境贸易区块链项目而言,区块链技术没有直接作用于物流、资金流,但依靠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重塑了跨境贸易全流程的信息流,实现了信任的链上传导,从而实现三流合一,赋能跨境贸易。

但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只要存在人为干扰的环节,就会出现不确定性,这是技术本身无法解决的。就区块链而言,链下数据的真实性、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配合度、监管合规等问题都是真实存在而又无法避免的。

即使如此,区块链和跨境贸易的结合,还是能在优化贸易流程、增强贸易效率、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等方面大有作为。

三、金融壹账通“黑科技”,助力区块链跨境贸易

平安集团一直十分看好并重视区块链技术发展。2018年,平安区块链全年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元。平安自主研发的壹账链(FiMAX)区块链技术,独家掌握非货币场景下的3D零知识验证技术,在国密及零知识环境下仍能达到或超过传统数据库性能,可实现5万笔每秒的高吞吐量的同时,保持小于0.01秒的低延时。

平安还是首批获得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的机构之一。此次备案的197个区块链项目中,5个来自平安集团,2个来自平安金融壹账通,此次上线的“天津口岸区块链跨境贸易网络”即是其中之一。

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集团旗下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金融科技服务的云平台,在区块链领域已经崭露头角。平安集团2018年度财报显示,平安通过金融壹账通打造全球最大的商业区块链平台,已经为国内外超过200家银行、20万家企业及500家政府和其他商务机构提供服务。截至2018年12月31日,金融壹账通的区块链节点已超过4.4万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5.5%。

此外,金融壹账通已拥有161个专利申请,其中6个获得授权。落地方面,金融壹账通已在金融、房产、汽车、医疗、智慧城市5大生态圈、14个应用场景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

这次天津口岸区块链跨境试点项目,就是金融壹账通在区块链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实践。

图:跨境贸易区块链技术整体架构

来源:金融壹账通《跨境贸易区块链白皮书》

此次金融壹账通参与上线的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平台“OCEAN”,基于平安自主研发的FiMAX技术,采用行业先进的跨链系统,通过各层级网络以及跨层级网络通路的建立,致力于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和不同参与方之间的流动。

这个系统将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将其分为管理节点、交易节点和客户端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将有不同的链接方式和权限。同时,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覆盖的区域范围,将账本分为私有账本、区域性账本和国际账本。

如何解决参与主体由于担心数据安全和所有权问题而不愿将数据上链的问题?这里依靠的是FiMAX技术中的全加密技术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所有数据都由数据所有者加密后上链。也就是说,在区块链网络中,数据不被直接共享,而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有限制地流动。

而在加密数据的使用方面,金融壹账通采用了3D零知识算法。零知识证明并不新鲜,它能使加密数据在无需提供任何有效信息的情况下,被其他人校验。这种概念经常被提及,但在应用层面始终存在限制。但平安宣布此次使用的3D零知识算法在性能上实现了巨大提升,真正达到了商用标准。

此外,金融壹账通此次通过制定数据标准体系来实现上链数据格式的规范化,用开放的接口进行数据写入和数据调用,同时将区块链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希望实现产品溯源、智能通关、智能风控。其中,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可以使数据采集效率和信源可信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利用物联网传感器采集数据,然后直接上传区块链网络,替代传统的人工录入环节。

根据此次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的设计,理想状态下,各参与主体都将作为独立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密上传己方数据,并对数据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各环节的数据以密文形式留存于各层级的分布式账本。当网络任一参与方基于业务需求需要查验相关数据时,数据拥有者可以直接授权完成数据传递。如果无法获取授权,需求方也可基于零知识证明算法,验证数据真实性。

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流链上流转通畅后,各主体可以更快相应业务需求或借助区块链网络智能合约对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化处理,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如此,天津口岸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就解决了传统业务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主体间信任缺失”问题。

这不是业内第一次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跨境贸易,但此前的项目更多集中在贸易中的跨境支付清算环节。而就现实而言,目前通过区块链技术做跨境支付,不可避免要使用数字货币作为中介。但在我国,数字货币是一个很敏感的领域,大部分企业不愿也不敢去触碰这一领域。这也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落地项目基本不涉及数字货币,涉及数字货币的项目普遍很难技术落地。

此次金融壹账通参与的天津口岸项目也是如此,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链上传递,但没对现有跨境支付模式进行改造。这样虽不能重塑跨境贸易全流程,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律风险。

四、区块链赋能:提升贸易便利,服务中小企业

天津口岸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网络在推动通关便利的基础上,由于打破了传统模型下的信息不对称困局,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近些年一直被热议的话题,号称具有万亿市场规模的供应链金融也与此相关。但实际情况是,中小企业本身信用不足,风险系数较高,需要依靠核心数据或其他企业对其进行增信。但在传统供应链中,信息难以穿透,主体间的信用不能层层传递,关键的数据信息在企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间也无法相互验证,从而造成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和获得的增信不足,出现想融资却融不到的尴尬局面。

作为金融机构,一方面愿意响应国家号召,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另一方面,出于风控、成本等因素考虑,不敢也没有动力去给中小企业办理融资。这就形成了矛盾。矛盾的关键在于信任。而对中小企业来说,信任很大程度上源于数据。

此次金融壹账通与天津口岸联合推出的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网络,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助力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立,解决中小企业在外贸中的融资问题。通过区块链实现多方信息共享,并能在链上进行交叉验证,使政府、金融机构甚至合作伙伴都能更好地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利用可信数据进行信任传导,从而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

其次,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网络也能助力中小企业提升外贸效率,加快资金周转。传统通关模式下,获得海关一般认证的企业无法享受高级认证企业的待遇,通关时间和布控比例与后者都存在明显差距。但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通关数据线上化、通关流程一体化。监管部门可以依据链上数据的交叉验证,实现快速的风险识别和业务流转,缩短原本冗长的报关审批时间,提升通关效率,进而加速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

另外,区块链赋能跨境贸易有利于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合理控制自身风险。信息上链后,中小企业能够实时监控外贸进度情况,从而合理安排生产采购等环节,精确控制存货,通过精细化运营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当然,金融壹账通利用区块链技术重塑跨境贸易,不仅仅是服务中小企业,更营造了一种便捷、高效、可信的贸易环境,初步建立起了便利化贸易的新生态,同时也是区块链在金融场景落地应用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当跨境贸易“遇上”区块链,碰撞出的火花,或许不够完美,但已足够美好,前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