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everiToken主网上线后 运行3000多个区块链智能门锁
2017年11月的一天,蔡恒进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做了一次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分享。蔡恒进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金融信息工程、区块链等,著有《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具有智能和意识的区块链系统》(即将出版)。
那场活动结束后,他之前的合作伙伴陈柏臻请他喝咖啡,闲聊中,蔡恒进教授提起了自己研究出的“Token-based”理论,并希望合伙成立一个区块链项目,将理论变为现实。
一个月后,陈柏臻拉着在社区活动上认识的罗骁,在浦东机场与蔡恒进教授第一次正式碰面。一番讨论后,三人决定开发一条以“Token-based”为记账模型的公有链,取名“everiToken”。蔡恒进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罗骁担任CEO(首席执行官),陈柏臻担任COO(首席运营官)。
随后,程希冀和王昊,两名曾是蔡恒进教授的得意弟子,相继加入创始团队,负责核心代码开发,分别担任CPO(首席产品官)和CTO(首席技术官)。
2018年8月15日,继主网上线后,everiToken正式推出原创Token验证及支付标准协议--“everiPay”。自此,everiToken团队便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商业推广。
近半年时间,他们接触了5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项目方,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项目方有300多个。其中不乏像拥有七千多万用户的中国最大互联网公益平台志愿汇、巴西唯一的官方足球彩票、亚洲首个合规稳定币HWGC Cash等项目的合作。
这一过程并不容易。由于团队成员均非币圈出身,“不被圈内人信任”是他们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难。但他们很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去年5月测试网上线前,everiToken获得了分布式资本、元道资本、千方基金、水木丰华基金和暴走恭亲王等投的数百万美元基石轮融资。这是当时极少数不是靠白皮书,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测试网上线进行融资的项目。
everiToken的技术有何特别之处?为什么这么多的项目方愿意与其合作?为什么他们在落地应用上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他们是如何理解区块链技术与商业?区块链创业中遇到过哪些坑?社区中又有哪些“有趣”的灵魂?在与everiToken首席产品官程希冀的专访中,我们能一一得到答案。
技术与商业的平衡
everiToken公链的愿景是“成为通证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解决区块链应用落地难的问题”。与以太坊、EOS等通用性平台不同,everiToken专注于处理Token相关的事物。
这里的“Token”不仅仅是加密货币,还包括积分、卡、票、券、证书等能代表权益的通证。everiToken要做的就是为用户轻松实现通证(包括同质化通证与非同质化通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
为此,everiToken团队开发了三大核心技术:
一是原创“Token-Based”记账模型,能在网络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保证安全,相较于比特币的UTXO、以太坊的Account-based,更接近现实环境。另外,相关内容已写成论文,并通过核心 SCI 期刊审核,即将发表;
二是引入标准化的安全合约,允许用户使用API接口基于标准化的安全合约发行通证;
三是原创Token验证及支付标准协议--“everiPay”,支持POS机、扫码枪、NFC、蓝牙等方式,3秒内实现面对面的小额支付。
everiToken并不追求技术上的极致与完美,而是在技术和商用之间寻求平衡。程希冀说:
“如果一个项目创始人是纯粹做技术的,那他就会把区块链做成一个很极客的东西,像比特币、以太坊和EOS。他只会想做一个很牛逼很酷的东西,各种性能指标越大越好,他根本不考虑商业落地的事情。
如果这个人是纯粹做商业的,对技术不了解,那就会做出不切实际的东西,比如一些做行业链的人,他把其它现成的公链拿过来,改个名字就说要整合行业资源,但他不了解隐私保护怎么做,数据泄露怎么办,这个东西就很可能实现不了。”
这就是everiToken的优势所在:everiToken创始团队中,首席科学家蔡恒进教授是技术专家,罗骁、程希冀和王昊都有两次以上的创业经历,可以说商业上的“坑”基本都踩过。
过去的创业经历让他们明白“用户需要的是简单、可依赖的东西”,于是在整个everiToken公链的开发过程中,他们会去思考每一步的设计“未来能用在哪里,怎么用”。这也是“Token-based”记账模型、安全合约和everiPay的设计理念。
另外,“对长期价值的追求”也是程希冀在过去创业中的收获,他在专访中分享了一个故事:
“2018年4月,FCoin‘交易即挖矿’的火热,带动了一批‘**即挖矿’的项目。当时我们正在设计区块链的经济模型,比如怎么收手续费、怎么挖矿、怎么分红等等。有社区用户和投资人向我们建议,用‘**即挖矿’这种非常有刺激性的模型,能让早期用户得到更多的奖励。
这个过程纠结了半个月,我们内部也有很多争论,有时候半夜都在讨论这个事。从短期看,这种模式的诱惑力确实非常强,但长期来看,对后期加入的用户不公平。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我最后还是采用了(现在白皮书里)传统的经济模型。
币圈还是比较浮躁的,当时正处牛市,大家都在盯着,如果你不做这个东西,那很可能就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你。但我们团队都不是币圈出身,成立项目之前对币圈其实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只关注区块链技术。”
everiToken项目白皮书的第一章第一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区块链技术是否真的在经济世界创造了价值?”everiToken团队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区块链应用落地难是个伪命题,回归商业本质”才是区块链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正道。
“区块链+志愿服务”、“区块链+智能门锁”
everiToken在上海有一处固定的办公地点,但团队成员大多奔波于世界各地,诸如北京、深圳、杭州、越南、菲律宾、澳洲、韩国、日本、法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向这些地区或国家推广everiToken。光是专访的一个多小时里,程希冀的微信就有4个项目方拉群对接业务。
目前与everiToken合作的300多个项目方,涵盖了公益、游戏、电商、版权、智能穿戴硬件、溯源、音乐、房地产等诸多细分领域。程希冀说:
“现在大多数公链都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中,基本上很难仅靠技术或落地应用比别人多来说服大家。这个时候反而把重点放在PR、周边产品或者自己做DApp。”
与其它公链相比,everiToken的功能确实有些特别。以everiToken与志愿汇的合作为例,志愿汇是中国注册志愿者信息系统“志愿中国”的移动端,志愿类APP总下载量排名第一(第三方统计,截至2019年3月13日),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公益平台。
志愿者通过志愿汇平台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志愿汇平台一方面记录志愿者的活动记录、服务时长等信息,这些信息将与政府部门共享,以作为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志愿汇独创“益积分”体系,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提供相应数量的“益积分”,志愿者可使用这些“益积分”在指定的商家换取所需的商品。
由于志愿服务信息能给志愿者带来直接的好处,比如在浙江,志愿服务可兑换为落户积分在当地优先落户。而志愿汇作为第三方的中心化平台,经常有公众打电话或发邮件质疑其数据的公正性,“无法自证清白”一直困扰着志愿汇平台的管理者。
与everiToken的合作恰能解决这一痛点:
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本身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平台数据的安全得以保障;
另一方面,基于everiToken的everiPay支付协议和everiPass权益验证协议,“益积分”的流通也将更加的透明和安全。
专访中,程希冀特别提到了区块链技术在智能门锁中的应用,他认为“这是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领域,是通证经济重要的一环”。
随着近几年共享经济的发展,民宿市场不断壮大,但中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善,房东和房客之间存在信任和安全问题。
程希冀认为,这些问题可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门锁,结合安全加密芯片来解决。他介绍道,这种智能门锁能实现四个功能:
通证开门、链上自动分润、房客信息管理和数据存证。
具体来说,房客利用everiPay支付相应的通证进行验证和开门,这些通证可自动分润给利益相关方,比如房东、房屋清洁公司等。同时,智能门锁上可选配二代身份证刷卡器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模块,结合everiToken自研的安全芯片,公安机关可实时获得入住者信息。并且,房东可通过安全合约,灵活地设定通证与租赁时间的兑换规则,如果超过规定时间,房客将无法开门。最后,以上三个功能的数据可实时地存证在区块链上,且成本较低。
目前everiToken已与多家民宿签署合作协议,已运行了第一批3000多个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锁。
社区中那些“有趣”的灵魂
自2018年2月至今,everiToken已由最初的5名创始团队发展成为一支十多人的小队伍。团队人数这么少,为何却能支撑起几百个项目?究其原因,程希冀说:
“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社区的贡献者,我们连自己的官网、技术文档和白皮书的翻译都是社区成员做的。我们团队专注于核心的产品开发和业务推广。”
社区,也许是区块链最吸引人的地方。一群人,因为热爱,聚在了一起。程希冀在专访中提及了几位印象深刻的社区成员,他说:
“纽约大学的一个大三学生Jerry每个月都给我们贡献代码,他贡献的代码量甚至超过了一些全职,是个挺特别的小伙子。他最近挺忙的,要准备考试了。还有一个德国慕尼黑的开发者,为我们完整贡献Java SDK的代码。还有一个日本的开发者Masaki,虽然是日本人却精通中文、英文、日语三种语言。”
这些社区成员中,有没有某句话或某个举动让everiToken团队觉得很感动的呢?程希冀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他说:
“还真没有~因为他们都是敲代码的,不太擅长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一般不会说这么肉麻的话。都是聊技术方面的事情,别的不会聊太多。”
everiToken团队一向低调,不常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他们从小的创新点切入,用行动去展示什么是更接近现实的区块链,什么才是区块链的未来。
当区块链脱去神秘的外衣,当技术撞见残酷的商业,区块链创业者的每一步探索,都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一切终将被重新定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区块链革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