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5G迎风口 5G资本运作频繁

2019-02-20 17:00:43
来源: 新浪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5G迎风口 5G资本运作频繁

2月18日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千呼万唤始出来,在谈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5G作为热门行业被《纲要》重点提及。

事实上,随着5G商用步伐加快,春节以来,5G概念已经出现多重涨停潮,截至2月19日收盘,Wind5G指数累计上涨16.53%,成为2019年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近期,记者亦注意到,在政策与资本的密集支持之下,5G领域的资本运作也日渐频繁。

5G资本运作频繁

为保壳忍痛卖子的*ST大唐(600198.SH),今年1月顺利将成都线缆46.478%的股权过户给关联方烽火通信(600498.SH);为拓展通信天线业务,斥资1.53亿元收购博纬通信51%股权的飞荣达(300602.SZ),日前收购也进入工商登记变更阶段……

除了上述已经结束和逼近尾声的交易之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A股资本市场尚在推进中的5G产业链并购还有三起。

主要包括国内ODM龙头闻泰科技(600745.SH)收购功率半导体优质标的安世半导体、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龙头兆易创新(603986.SH)拟收购指纹识别芯片解决方案商思立微、通鼎互联(002491.SZ)海外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StarcomHoldingsCorp。(简称UT斯达康)。

截至目前,除了思立微因陷入汇顶科技(603160.SH)的专利权纠纷,给兆易创新的收购造成不确定性之外,其他两项并购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其中最受关注的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一案,已经完成多笔款项支付。

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月11日,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合肥中闻金泰已经向转让方合肥广芯支付了收购安世半导体的第二笔转让价款57.175亿元,加上去年5月支付的57.175亿元第一笔转让价款,合计支付款项已经达到114.35亿元,完成了对合肥广芯所持有的约49.4亿元人民币安世半导体财产份额的收购。

同时,闻泰科技参股公司上海小魅科技有限公司业已向GP转让方支付了第三笔转让价款共计3.2亿元。

自2016年安世半导体从恩智浦体系中剥离之后,市场对于该世界一流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的最终归属颇为关注,目前来看,被闻泰科技收入囊中已是板上钉钉。

另一边,通信行业“老兵”通鼎互联一则收购UT斯达康的公告,让市场燃起5G产业链跨境并购的希望。

2月10日晚,通鼎互联对外宣布拟以4922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26.05%股权。

加上交易前,通鼎互联通过全资子公司通灏信息和开曼通灏投资持有的UT斯达康350万股股份,交易完成后通鼎互联将累计持有UT斯达康35.96%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并将委派和提名合适人选担任UT斯达康的董事和董事会主席。

“UT作为老牌的电信生产商,不管是品牌还是产品,在业界都是有一定影响力,它面向5G有很多产品和技术储备,而我们公司本身也是通信行业的传统企业,希望通过这次收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在帮助UT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UT拓展海外市场。”2月19日,通鼎互联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说道。

行业整合加速

作为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型的行业,5G产业链具有投入较高、风险大、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因此,并购重组成为了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通鼎互联证券部人士就对记者直言,未来不排除围绕公司主营业务继续做纵向并购,甚至海外并购。

“我们公司对外投资的整个思路是回归通信行业,2013年-2015年公司投资了一些标的,回报周期是三五年,慢慢我们会逐渐寻找时机退出非通信行业的投资,而通信板块不排除会有纵向延伸,因为公司主业是做光纤光缆等连接设备,未来我们希望能获得技术含量更高、更尖端的科技。”上述通鼎互联证券部人士说道。

但记者注意到,随着5G投资的加速,企业资本运作虽稍有回暖,但相比2015-2016年的并购重组潮,当前5G产业链的并购数量、体量规模、交易金额等并没有显著提升的趋势。

“主要是5G产业链上并购,国内没有好的标的,规模比较小,尖端技术与国际稍有差距,而国外欧美等国家对核心技术的管控愈发严格,海外并购难度大,要求高。”2月19日,上海一家私募机构投资人对记者说道。

国金证券就曾在其研报中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半导体等的尖端科技领域进行并购海外遇到的阻力将会空前提升,而且未来通过海外并购在高端制造和新兴科技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在此背景下,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海外投资受阻,国内5G产业链相关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内功,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行业整合或将成为5G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述通鼎互联证券部人士便指出:“除了海外并购外,由于国内光板块的技术和国际差距不是特别大,公司近期也在与南大合作,关注光模块,光组集成等技术,从产学研领域做布局。”

2月19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电子行业分析师也对记者说道:“其实从去年开始,各个企业的研发投入确实在加大力度,以前中国的半导体厂商主要是通过经销商渠道成长起来的,后续肯定要靠硬技术。”

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目前产业链上还有很多未上市中小企业,大公司之间的整合基本在2015、2016年告一段落,国内中小企业的并购会成长起来;另外中兴通讯事件之后,国内的终端厂商,如华为、美的、格力等,对上游半导体的支持力度在加强,以前由于半导体在他们的所有成本中占比很小,没有扶持和替代动力,但现在这些大厂商正在慢慢转变,开始培养国内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