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春走基层·温暖回“乡”路】⑤:寒夜救助 给流浪者一个过年的家
编者按: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新时代的故事就在哪里——春节临近,鲁中网记者再度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征程,察寒问暖、感受民生,用饱含深情的文图、视频,为您及时报道发生在身边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我们将以【温暖回乡路】【我的岗位年】【我们的年俗】三个栏目,讲述精彩动人的百姓故事……
8名救助站工作人员,分两组在寒夜里出发。
工作人员劝流浪者去救助站接受救助。
时间:2月1日
地点:张店城区
记者:杨雨桐
过年回家,是多少游子的共同心愿。但对有些人来说,家却是不愿意被提起的记忆,或是根本不存在的海市蜃楼。这些人不是漂泊的游子,而是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浪乞讨人员。
在寒冷的冬夜里,却有一个特殊的“家”已为他们悄悄搭建起。为了保证流浪乞讨人员过年期间不挨饿受冻,淄博市救助管理站落实相关救助服务措施,对受助人员实施自愿、无偿救助服务。就此,记者跟随救助管理人员深夜上街进行主动救助,探访寒冬中的流浪者。
接到市民提供的线索,刘亮与同事立即出发赶往现场。
救助站副站长闫新国为流浪者泡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晚上6点30分,淄博市救助站的8名夜班工作人员,分两组开始了夜间主动救助行动。与记者同组的救助科负责人刘亮参加工作四年,参与上街救助行动已近千次。当说起大年三十晚上仍要留在站里值班,无法与家人团聚时,他也只是淡淡的说道:“习惯了。”
谈话间,车子停了下来,在一老旧小区里,记者跟随刘亮找到其中一位流浪人员,他蜷缩在路边一个砖垒的小屋里,非常简陋。“过年了,跟我们回去洗个澡,换身新衣服好不好?”刘亮冲着屋内喊道。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名流浪人员在这附近已流浪许久,白天在街边扫扫地,晚上就在这个自己垒的小屋内睡觉,因一直拒绝到救助站,救助站工作人员便每次巡查时候,来到这里看看他。这次他依然拒绝了刘亮的“邀请”,在给他送了些吃的和一顶棉帽后,记者跟随刘亮他们“转战”寻找其他流浪人员。
刘亮查看救助站里的受助人员。
记者随巡逻车在黑夜中继续前行,十几分钟后,车子停在淄博火车站附近,几名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在火车站桥洞下巡查着,最近桥洞里常住着一个拾荒老人,依旧是拒绝救助。救助站工作人员找来热水,为老人泡了一碗方便面,递给他一张救助站联系卡,告诉他如果想得到帮助,可以自行联系他们。刘亮介绍道:“救助第一原则是‘自愿’,如果流浪者不愿去救助站,就只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刘亮告诉记者,临近春节,救助站加大了巡查力度,为了能够随时为上门求助的人得到帮助,他们不分节假日,实行24小时工作制,随时都在待命中。刘亮说,每年春节,站里都有人值守,与站里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一起吃饺子、看春晚、过大年,春节前后也会向不愿来救助站的街头流浪人员送去饺子。
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流浪人员戴上棉帽。
拿到救助站提供的食品,流浪人员非常开心。
刘亮介绍说,救助管理工作有不定时、不定点的特点,突发情况多,从业风险高,工作加班加点都已成习惯,唯一感觉亏欠的就是家人,工作值班多、出差多,遇到恶劣天气还有街头夜查任务,有时一个月有半个月不着家。虽然有些委屈和辛酸,但是刘亮感觉救助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才保障了流浪人员的合法权益,才让更多的家庭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