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用户2020年将超过2亿 产业链有望爆发

2019-11-22 10:30: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亦庄的第一场雪,并不能阻挡大家对于5G的热情。11月21日,5G各方巨头会盟于首届世界5G大

亦庄的第一场雪,并不能阻挡大家对于5G的热情。11月21日,5G各方巨头会盟于首届世界5G大会。

开幕式上,工信部、设备商、运营商等5G产业相关机构和公司汇聚一堂展望 5G未来,也有各行业人士前来了解学习5G的一线铺设情况。

从6月的5G牌照发放,到10月的5G套餐出炉,中国的5G商用正加速前行。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上透露:“全国已开通11.3万个5G基站,预计到年底有13万个,已经有87万户5G签约用户。”

运营商、设备商、上游制造厂商们自然是摩拳擦掌。大众的关注点也转移到了科技领域,记者身边的年轻人甚至长辈都开始更多地了解底层技术。

5G顶上之战的投入期

如果人工智能相当于发明电脑,那么5G就是发明电脑的基础设施。在5G的基石之上,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应用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可以说,5G是进入新时代的一把钥匙。

正如苗圩所言:“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对促成数字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

更重要的是,我们大概率能赢下5G的顶上之战,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谈道:“中国具备条件建设全球最好的5G,中国无论在频谱资源、基站站址数量以及建设能力、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度、政府的支持等各个方面都是全球最好的。并且,中国拥有最完善的终端产业链和全球领先的5G技术,中国企业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全球超过50%。”

从5G开始,移动通信进入新的阶段,在一年多的预热后,5G目前还处于基础设施搭建阶段。值得注意的是,4G到5G之间的代际替换不同于3G到4G的平滑过渡。建设5G网络需要时间,4G还将和5G共存许久,但是3G、2G会根据运营商各自的规划逐步退出。

眼下,在11.3万的5G基站中,有5万左右是中国移动所建,占比接近50%。今年6月,中国移动发布了5G+计划包括5G+4G、5G+AICDE、5G+Ecology,基金总规模超300亿元。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提到,当前中国移动在北京开通了5000个5G基站。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则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基站数超过9000个。中国广电董事长赵景春则透露,广电将在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2021年建设成广泛连接、人人通的新型网络。

再看铁塔的成绩单,中国铁塔董事长佟吉禄说道,自成立来,中国铁塔建塔总数达220万个,目前交付了5G基站有11万个,在北京就有1.2万个。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浙江地区,今年中国移动的目标是建约9500个5G基站,移动一直在加量。电信、联通加起来约5000个左右。明年估计也还是大规模建设期,基站会更大量地铺开。”

中信建投的5G深度报告预测,在中国政策的力推下,5G将于2019年小范围商用、2020年规模商用。预计2020年中国将新建5G基站68万个,覆盖全部地级市城区。

等待应用和业务变革

在基建的同时,大家最期待的是5G会带来哪些新应用和需求,不过,我们不能把5G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延展,因为5G会生长出全新的物种。

“5G的发展不要纠缠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要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徐直军表示,“每一代移动技术的引入,都曾经为此争论、苦恼、纠结过,为此努力寻找过杀手应用,历史证明意义不大。”

他还表示,要认识到5G用于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物联网的关键在物而不在网,跨行业合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5G成为各行业数字转型的基础设施需要时间,需要协同发展。

从当前的应用进度来看,C端的应用率先登场,5G手机已经面世,徐直军表示:“5G将拉动消费者的换机需求,带动整个终端产业链的增长,预计中国5G用户2020年将超过2亿。”

GSMA(全称: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则预计2025年全球5G连接数为13.6亿,渗透率14%,其中中国5G连接量预计4.54亿,渗透率预计30%左右。中信建投则认为中国5G发展节奏快于GSMA的预期,预计2022年5G手机用户渗透率可达30%左右,2025年达到约60%左右。

但是,今年大多数用户还在观望中,一是手机的选择还不够丰富,价位也偏高,二是虽然运营商目前推出的5G资费不算贵,流量资费和4G相比也降低了,但是幅度并不大,如果有新的需求产生,现有套餐中的5G流量包将很快用尽。

再看B端领域的5G应用。徐直军表示,5G促进应用创新和发展,比如高清视频、AR/VR、云游戏、云电脑等,带来了OTT企业创新和增长机会。中国涵盖19个行业,3900多家企业基于5G的跨行业创新,正在引领全球行业数字化。

只是现在的小规模B端应用中,大多在一些垂直领域利用大带宽、高速率的5G特性,提升传输等性能。

在应用机器视觉的工业智造领域,一些工厂已经在用5G技术进行更细节的产品检测,在使用5G之后,4K及以上分辨率的视频可以轻松传输。

再比如,云从和华为合作的一款5G AR眼镜,可以用于机场的人脸识别,空乘人员、机场地勤人员等可以戴上AR眼镜来识别旅客是否是航班会员等基础信息,目前已经在大兴机场应用。不过,云从展台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产品还是存在耗电、发热、大规模人流场景不适用等问题,但是相比一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位通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道:“整体来看,5G在技术层面已经投产,但是大规模商用还要等待。4G对生产力进展是有促进的,比如业态有了发展,诞生了小米、美团,也重塑升级了阿里、腾讯。到5G时代,整个社会成本的效率会继续提高,华为的鸿蒙、谷歌的fuchsia、德国工业4.0,都会推动生产力的技术继续进步。”

多位专家提及,未来5G绝大多数应用将会用于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物与物的通信。当物物互联、流量成本极低时,社会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更多的应用也将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