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上升国家高度 金融应用场景先人一步

2019-11-04 18:00:29
来源: 新快报

  【摘要】 区块链技术上升到了国家高度。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

区块链技术上升到了国家高度。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央领导明确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金融行业作为区块链技术落地最多的应用领域,过去几年各家金融机构如平安集团、腾讯金融科技、众安保险等早早布局区块链这个赛道。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点,构建了一种以更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机制,因此在资产管理、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保险等金融领域有着诸多应用,区块链技术也有望成为支撑金融行业下一代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更有业内人士称,区块链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连接人、信息与价值上,解决信息互联网时代的信任问题,围绕着数字资产从信息互联网逐渐过渡到基于信任的价值互联网时代。

财富管理

金融资产“上链”

建立数字信任机制

一直以来,财富管理行业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也造成了平台与投资人的信任难题。对投资人而言,在乎的是“我的钱到底借给谁了?投向了什么资产?”也就是说,在财富管理中,需要对物权关系、信任关系进行认证。而区块链则可以实现其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确权、授权和实时监控,并解决上述难题。

如去年开始,陆金所控股将区块链应用于平台运营中,具体包括使用区块链技术辅助用户身份认证、交易溯源、以及金融资产上链等业务。截至目前,陆金所控股已通过区块链技术服务交易超过1000万笔,平均每天都有近3万笔交易上链,累计交易额超1000亿元。

具体而言,凡是“区块链认证”的产品,投资者可在链上追溯原始信息,并可以验证真实性,包括产品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阶段;金融资产上链就是将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上生成数字凭证,其交易、结算等环节都在区块链上完成,这就能保证所有数据都同步在全网各个节点上,实时更新交换数据,整个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无需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资产在完成“上链”后,资产对应的数字凭证的持有者就是资产产权的持有者,就像房产证与房屋产权所有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权利关系受到法律保护。

此外,针对目前保险市场保单信息流转中的共保投保周期长、数据隐私保护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去年底,众安科技联合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发布了《基于区块链资产协议的保险通证白皮书》,让保单上链。通过“飞享e生”这款产品完成了保险行业首单保单通证化(即权益证明)试验,实现了保单在共保再保层面的安全流转,用户也可以统一化管理自己在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也更加利于保护用户隐私。

跨境支付和清算

即时清算,效率高、成本低

在目前的跨境支付流程中,每笔交易都需要在多家机构之家传递,交易要经过开户行、清算组织、境外银行等多个组织及烦冗的处理流程,存在着到账周期长、费用高、交易透明度低等痛点。据悉,目前跨境支付采用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模式,全球加入的11000多家银行和企业们都要有统一的账户、身份代码等,通过该模式进行跨境交易时,收付款银行必须同为该协会会员机构,若一方不是则需要借助第三方SWIFT会员代理银行完成支付交易。不仅如此,麦肯锡报告显示,银行使用代理银行完成一笔跨境交易的平均成本在25美元到35美元之间。

而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全球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系统,交易双方直接进行支付,不涉及中间机构,速度和成本都将得到大幅改善。

早在2017年3月,招商银行作为代理清算行,通过首创区块链直联跨境支付应用技术,为前海蛇口自贸区注册企业南海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永隆银行向其在香港同名账户实现跨境支付,成为国内首个区块链跨境领域成功落地应用项目。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特点,资金清算信息在“链上”同步抵达、全体共享、实时更新。

去年8月,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这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首笔应用自主研发区块链支付系统完成的国际汇款业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与智能合约,在跨国收付款人之间建立直接交互,简化处理流程,实现交易信息实时共享、交易实时结算,减少业务流程中人工处理环节,大幅缩短清结算时间。在信息安全性方面,区块链技术还能保证数据无法被篡改,同时能实现交易追踪,确认收款等操作。

供应链金融

解决信任传导难题,“链”接多方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业务体系庞大,涉及多方主体如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银行等,并且整个链条冗长,存在诸多痛点,如对数量众多的融资企业进行身份验证、地理上分布全国的上下游企业如何实现有效尽调、针对上下游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校验、数据对接避免篡改、仓储企业的物流监控如何对接验证,都是横亘在金融机构面前的多重挑战。然而结合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不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鉴定供应链上各种相关凭证的真实性,能够完美地解决供应链金融的上述痛点。

2018年10月18日,金融壹账通推出壹企链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该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链接核心企业与多级上下游、物流仓储、银行等机构。“通过壹企链平台,可将核心企业信用层层传导至各级供应商。”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

据悉,壹企链平台破解信用多级穿透难题的关键在于区块链技术的运用。通过运用“区块链+电子凭证技术”,连通供应链各个参与方,构筑真实交易背景链条,然后将各个节点贸易数据上链,通过区块链记录主体资质、多频次交易、商品流转等信息,这样金融机构可以获取上下游企业贸易的真实情况,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将合同、债权等证明上链登记,可保证这些资产权益数字化后不可篡改、不可复制。这样,可以将核心企业强信用层层传导至供应链的末端,将七成多原先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目前,壹企链覆盖客户已达到数千家,解决各级供应商流动资金缺口达25%以上。

“国家队”也跑步入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下简称央行贸金平台)上线运行已经一年多,目前已实现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多项业务上链运行。据悉,央行贸金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记录了贸易融资业务的核心单据、关键流程,将贸易各环节“可信”地联接到一起,使得贸易双方以及任何一个中间参与者都能快速获取真实信息,并借助智能合约这一工具推进交易快速执行,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