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八位委员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乡村振兴等建言献策

2019-01-29 10:00:29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八位委员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乡村振兴等建言献策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将横琴口岸打造成智能通关的示范性“新门户”、破解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难题、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8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委员们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为更好展现委员履职风采、展现广东省政协工作亮点,今年大会对标全国政协会议日程安排,第一次设立了记者会。

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院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珺介绍,2018年,省政协委员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机制、融合发展机制等方面提交60余件提案。部分委员的建议被吸纳到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规划和制度文件中。据省相关部门反馈,委员的很多意见建议都已纳入到正不断完善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

在记者会现场,不少委员发言都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容,涉及青年创新创业、教育、交通等领域,提了很多“接地气”的建议。

“过半在粤港澳青年有意愿在广东创业就业,但遇到了创业项目受限,创业资金支持不足,教育、医疗等缺乏政策保障等问题。”省政协委员、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张志华呼吁,建设一批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整合湾区城市优惠政策以及相关厅局资源,联合粤港澳三地银行、证券、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支持,在基地建立“一站式”港澳青年服务平台,提供全链条服务,提高港澳青年创业成功率。

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邓文基提出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深圳河套地区共同创设“湾区科技大学”的建议。他认为,“湾区科技大学”应对标世界一流大学,采取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此外,应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多渠道合作,聘请港澳高水平教授来粤授课;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来大湾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高水平特色学院或分校。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横琴作为唯一直接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区域,必将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及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省政协委员、澳门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理事长马志达建议,将横琴口岸打造成“智能便捷化”示范性口岸,实现通关智能、高效、便捷。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有记者问: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进而有效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森平回答:农村的基础设施“重建轻管”是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重视。

杨森平建议,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已存在的农村基础设施重新理顺关系,明晰产权,明确经营和管理责任,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对在建或即将建设的新项目,要在建设之初就坚持“谁投资,谁拥有产权或收益权”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对于国家和集体投资的纯属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应由政府承担管护责任,安排支出管护费用;对于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的管护可引进市场方式;对于小型基础设施,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明确管护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整治也是“硬骨头”。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汤惠君呼吁,推进编制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要、体现乡村特色的规划,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确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并提出明确的环境整治的路线图、时间表。

在省政协委员、广州岭南教育集团董事长贺惠山看来,只有让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想下乡、要下乡,才能真正破解乡村人才队伍的长期建设困局。“要推动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中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他说,我省农业类学校数量偏少的现状是市场因素决定的。从招生的角度看,单纯发展农业类院校和农业类学科专业较难吸引大量考生。他建议,创新教育理念,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以事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核心,大量培养与农业相结合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使职业的地域性界限模糊化、青年学生的选择多元化。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陈祖煌表示,今年省政协将围绕“加快构建珠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分类推进城中村、城郊村、纯农业村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等议题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和建筑形态、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开展专题议政与民主监督,为广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龚春辉杜玮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