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 (记者郭静原)15日,贵州至江淮一带新一轮强降水过程拉开序幕,预计到18日,四川盆地、黄淮西部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 (记者郭静原)15日,贵州至江淮一带新一轮强降水过程“拉开序幕”,预计到18日,四川盆地、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气象部门预计,6月15日至18日,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至江汉、黄淮、江淮等地将有新一轮强降雨过程,上述大部地区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和南部、重庆北部、贵州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和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中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100毫米至200毫米,四川东北部局地可达200毫米至300毫米,安徽中部和江苏中部局地可达300毫米至4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强降雨时段在16日至17日。其中沿淮到江淮地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并有明显的夜间降水增强特征。19日,主降雨带将南压至江南地区,强度减弱。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此次降雨过程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影响范围较广,覆盖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黄淮、江汉、江淮等地;二是持续时间较长,沿淮到江淮地区降雨带基本稳定,累计雨量大;三是强对流天气较明显,特别是四川盆地、江苏、安徽等地将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陈涛介绍,6月上旬影响我国的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江南到华南地区,11日以来,雨带北抬至沿淮至江淮地区,15日到18日影响我国的强降雨过程落区与11日以来的降雨落区有一定重叠,且此次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所以需防范降雨叠加影响,安全度汛。但此次过程对于缓解黄淮、陕西等地部分地区旱情较为有利。
陈涛建议,这次过程的降雨量在部分地区较为集中,需防范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同时,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可能给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在防灾方面,公众可以通过收听天气预报,尤其是未来3天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出行规划;同时,还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每年初夏,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后,降水明显增多增强。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6月12日开始已经进入强降水极其明显和频繁的阶段,有可能在梅雨季出现极端强降水情况。通过中期预报来看,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位置在向北推进中还会有南落的过程,势必导致梅雨持续时间可能变长,总降水量将会增多,所以今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为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各地气象部门积极落实“早、准、快”要求,滚动做好汛期气候预测服务,对灾害性天气早发现、早预警,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扩大覆盖面。同时,做好汛期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进一步强化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流域雨情、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易涝点的气象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农业生产建议,强化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加强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助力防灾减灾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