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贷备案新政要求5亿元资本 或驱动P2P行业洗牌
“估计IPO募资款,都不足以填补实缴注册资本的资金缺口。”一位正在运作海外上市的P2P平台负责人赵诚(化名)感慨。
目前赵诚从投行得到的反馈是,若成功上市,他所在的P2P平台大概能获得约2500万美元IPO募资额。但他现在发现,这笔钱远远不够近日面世的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与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等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下称备案新政)所提出的全国型P2P平台备案需至少5亿元实缴注册资本的要求。
“平台内部也曾讨论要不按省级P2P平台进行备案,如此实缴注册资本一下子降至5000万元,但失去了全国业务,我们也就彻底失去海外上市机会。”赵诚直言,何况,要清退其他省市的出借人与借款人,平台还得花费大量精力,等于得不偿失。
多位P2P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仅此一项,就可能将国内多数P2P平台挡在门外。
“事实上,目前实缴注册资本超过5亿元的P2P平台不到10家,很多信贷余额超过200亿元的P2P平台实缴注册资本仅有1-2亿元,离5亿元准入门槛有着不少的差距。”一家P2P平台风控合规总监介绍,目前不少有意备案的P2P平台都在想办法寻找新的投资方“增资扩股”,但由于整个P2P行业正遭遇从严监管,无论是创投机构,还是企业财团都对此持谨慎投资态度。
“我们最担心的,是不少平台自知无法达到备案条件,开启了良性退出模式,由此可能带来行业新一轮洗牌,以及平台贷款逾期率飙升。”这位P2P平台风控合规总监透露,目前他所在的P2P平台已经启动了新的风险应对预案,主要是大幅抬高借款人审核门槛与进一步压缩存量信贷余额,避免自身经营再度遭遇行业洗牌的巨大冲击。
突然感觉“好缺钱”
“突然之间感觉处处都需要钱。”赵诚担忧。
他算了一笔账,在《备案新政》面世后,有意备案的P2P平台需补齐三方面的资金,一是实缴注册资本5亿元(省级互金平台则是5000万元),二是全国型P2P平台需按撮合业务余额的3%缴纳一般风险准备金(省级P2P平台则按1%缴纳),并在未来12个月内补齐存量业务的一般风险准备金,三是全国型P2P平台需按每个借款人借款项目金额的6%计提出借人风险补偿金(省级P2P平台则按3%缴纳),并在未来12个月内将存量业务出借人风险补偿金全部补足。
“我们财务部门做了预估,若按照平台当前的业务规模,可能要在未来12个月内筹集约10亿元填补上述三项资金缺口,以达到备案要求。”赵诚透露,因此平台内部讨论决定。
一是将所有不赚钱的业务与产品全部叫停,留出资金用于补充实缴注册资本;
二是采取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策略,尽可能让借款人与出借人承担相应的一般风险准备金与出借人风险补偿金,但他发现,此举导致借款人的实际借款利率超过年化36%监管要求,如何进行合同包装与收费调整,俨然变成业务的新挑战;
三是向平台多位创投股东提出再融资要求。
“这两天我们与两家平台创投股东做了初步沟通,发现他们继续投资的意愿并不强。”他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一是创投机构坦言即便平台能完成上述三项资金补齐要求,也未必能顺利备案,因此创投机构担心自己的投资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鉴于当前海外资本市场认为中国P2P行业的高利润增长态势在强监管压力下变得不可持续,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投入未必能在项目退出时获得理想的回报。
一位创投机构负责人认为,即便“钱”的问题能够解决,P2P平台要实现备案,要做的业务整顿还有很多。相比以往,部分地方政府要求辖区内P2P平台不得新增债转业务同时逐步清理存量债转业务。如今《备案新政》直接提出网贷机构不得通过债权转让模式拆分债权、进行期限错配,不得通过债权转让变相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不得由自身或关联方承接出借人转让的债权,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或变相承诺债权转让成功。
这意味着P2P平台要获得备案,就不能靠自有或关联机构回购快速“消灭”债转业务,又不能通过抽屉协议找其他第三方平台“接盘”,如此很多P2P平台要彻底“消化”掉巨额债转业务,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无法赶上首批备案进程。
备战行业“洗牌潮”
“事实上,较高的准入门槛已让部分P2P平台对备案不抱幻想,正着手启动良性退出进程。”赵诚告诉记者。但这也让他预感到,行业新一轮洗牌很可能很快来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认为《备案新政》可能驱动行业洗牌的P2P平台为数不少。
“在《备案新政》面世后,我们内部专门为此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内容不是平台如何达到备案要求,而是《备案新政》一旦引发行业新一轮洗牌,我们该如何应对。”上述P2P平台风控合规总监向记者透露。与会的多数平台高层均认为,《备案新政》可能会引发类似2018年初爆发的行业动荡。当时相关部门出台141号文刺破了P2P行业“泡沫”,导致大量无放贷资质的P2P机构被迫退出市场,进而触发不少借款人无法从多个P2P平台借新还旧,令很多P2P平台信贷逾期坏账率骤增。
“去年初我们也遇到类似的烦恼,2018年一季度我们1-3个月贷款逾期率一下子蹿升到8%,若不是平台赶紧收紧贷款人审批门槛,将逾期率压低至3%左右,我们很可能在去年6-8月行业动荡期间被淘汰出局了。”他直言。为此他们打算如法炮制,依靠提高借款人审批门槛度过潜在的行业新洗牌潮。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此次提议却遭到业务部门的坚决反对——原因是业务部门认为,将3%一般风险准备金与6%出借人风险补偿金转嫁给借款人身上,已经导致不少优质借款人“流失”,若平台再收紧借款人审批门槛,那么他们业务流失量与获客成本还将大幅飙升,整个部门很可能努力一年却颗粒无收(拿不到任何业绩奖励)。(记者 陈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