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招商银行将围绕“云+API+区块链“和“数据+AI”构建智能互联网
巴比特3月22日消息,招商银行今日发布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招商银行全年实现营业净收入2484.44亿元,同比增长12.40%;归属股东净利润805.6亿元,同比增长14.84%。
业绩的背后离不开招商银行对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变革的坚定信心。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致辞中表示:
今天,我们从未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行业变局的决定性变量来自科技。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量子通信、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打开了想象空间,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然来临。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后,人类开始进入智能时代。
在智能化时代,金融科技可能从根本上顛覆银行的商业模式,通过对传统銀行所有业务及经营管理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和模块化拆分,推动银行业进入以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为特色的的银行3.0时代。
意识到科技变革的深远影响后,从2017年开始,招商银行正式将金融科技作为发展的核动力,持续加大对科技的资源投入力度。
据年报显示,2018年招商银行对信息科技投入65.02亿元,同比增长35.17%,占公司当年营业净收入的2.78%。
其中,在人才方面,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成立了金融科技学院。
在专利申请方面,2018 年,招商银行参与了多项金融科技相关的标准制定与课题研究,不断强化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并在区块链领域成功申请了5项专利。
在课题研究方面,《基于区块链的个人客户信息共享研究》受到 2018年度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研究评选活动的认可。
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招商银行积极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架构转型,提升应用系统的高并发、大数据计算、高开放性和高敏捷性等能力。
自2017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激发公司内部员工的创新活力,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招商银行正式设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公司每年拿出上一年税前利润总额的1%,专门用于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创新范围包括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控制和区块链等领域。
2018年,招商银行将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的额度从“上年税前利润的1%”提升至“上年营业收入的1%”,这意味着该基金的规模将从2017年的7.9亿元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24.8亿元。
年报显示,2018年全行累计申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931个,其中304个项目已投产上线。在众多的金融科技应用中,“粵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基于区块链的产业互联网协作平台”是招商银行已经落地的两个使用了区块链的产品并在年报中特别提及。
粵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共同推动、协调和组织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渣打银行及比亚迪共同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底层平台,旨在有效促进市场信任机制的形成。
作为该平台的核心参与行之一,招商银行主动参与平台和应用场景的设计与开发,仅用时3个月便成功实现首笔业务放款落地。2018年10月,招商银行成功通过粵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为战略合作伙伴投放首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该笔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核心企业付款明细签发、供应商融资申请以及银行受理等全程均通过该平台完成,大大降低了银行在客户调查和验真方面的成本,加速了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基于区块链的产业互联网协作平台,是由招商银行与中建发展所属的中建电商在2018年11月联手打造的去中心化的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系统。据中建发展提供的资料显示,该系统基于Hyperledger Fabric V1.1联盟链,实现了采购各环节交易数据实时写入由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共同维护的分布式账本,实现每笔交易可追溯,杜绝交易数据被修改,提升数据可信度。
中建产业互联网协作平台通过预先导入所有有效融资业务数据,实现供应链数据有据可循,从招标任务到中标通知、合同、订单/产值单、应收账款闭环查询,保证数据真实性。平台支持中建电商和招商银行实时跟进融资进度,打通信用流转,促进资产盘活,保证业务顺利开展。
实际上,招商银行早在2016年初就关注到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务带来的业务机遇,在总行层面由交易银行部、信息技术部共同组成区块链研究小组,深入研究,参与多个国内外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合作联盟,积极探索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在交易银行业务办理与服务当中的应用场景使用。
展望2019年,招商银行依然对区块链不懈探索,继续加大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云+API+区块链“和“数据+AI”,构建开放、智能的互联网经营生态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