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机构学费贷操作混乱:贷款容易退款难 消费者易成被动方
虽然国家在鼓励学生使用分期贷款的方式来支付学费以减轻压力,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售卖中,很多教育机构的销售人员会故意混淆分期付款与贷款的区别,甚至把贷款描述为“助学金”等有利于用户的服务。这种方式让教育机构的业绩飞速上涨,但是很多被蒙在鼓里的学员却遭遇了退款难等诸多问题。
市场
市场增速快金融机构进场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从2010年开始,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便高速增长,维持在10%以上的增速。巨大的市场规模引得众多企业纷纷布局教育培训分期支付。
截至目前,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如沪江网校、TutorABC、VIPKID、掌门1对1等平台均已支持分期付学费。目前在线教育分期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学员自费学习的教育场景,按照大的行业类别,有IT培训,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学历证书、职业技能、兴趣爱好培训等。
由于教育场景天然存在需求广泛、资金额度较大等优点,教育分期一度是金融机构比较看好的场景,近期更是受到资本的热捧。各大消费金融机构纷纷进场。2016年曾有30余家贷款公司瞄准了教育分期市场。
2017年年初,百度发布了2016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百度有钱花”以75%的市场份额领跑教育信贷领域,合作教育机构达近3000家,环比增长约80%,服务学生数环比增长约45%。
另外,近日,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在第三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度小满金融推出信贷产品“有钱花”。其中,教育信贷的成绩被重点提及,朱光介绍,度小满累计为114万人发放教育分期贷款超130亿元,其中70万人是大专以下学历人群。
乱象
机构冲业绩贷款操作混乱
教育、金融公司紧密合作,成消费金融重要市场。教育分期贷款已经成为多家教育培训公司提供的服务,一些公司甚至把分期贷款描述为“助学金”等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对于教育培训公司来说,分期贷款大大降低了学费门槛,促售作用十分明显。在实际的课程售卖中,部分销售人员会故意混淆分期付款与贷款的区别,一些学员在报名交费前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贷款。
记者搜索媒体报道发现,因为贷款容易退款却难,纠纷很多。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钟女士原本希望借报班实现学习英语的愿望,而如今,钟女士却苦恼于培训机构迟迟不肯退款,屡次周旋仍旧无果。她每个月要拿出近半工资,来支付百度钱包的分期贷款。
据《法制周末》报道,6月20日,多家K12在线教育平台先后接到百度金融风控部门的合规电话问询。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问询起因与在线教育企业掌门一对一涉嫌在百度金融造假有关。其申请过程存在违规操作,拍照审核的那一步,不是家长到场,而是大量业务员的照片,以冒充学生家长贷款,以贷款冲业绩,再连本带利返还金融平台,从而造成销售业绩的虚假增长,骗取投资商青睐。
记者致电掌门一对一,该教育顾问告诉记者,其百度金融额度已用完,目前如果想分期贷,可以选择中银金融或者海米管家分期。
提醒
“被贷款”隐患多退款难
教育贷款隐患浮现,防止“被贷款”需增强法律意识。教育贷款引发的问题已经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9月14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下称消保委)发布《2018年1至8月教育培训类投诉分析》,认为恶意包装、审核宽松、资金风险等教育贷款隐患凸显。消保委发现,贷款消费的消费者近八成通过手机下载软件办理,贷款过程仅需几分钟,有些培训机构通过引导推荐,以涉嫌强制等方式,或者把贷款包装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对贷款限制性条款及风险却只字不提,导致有些消费者“被贷款”。另外,消保委认为,教育培训机构的部分合同缺少公平的退费规则,并未把口头承诺和福利写入合同,这都为消费者事后维权带来隐患。一旦发生争议,消费者容易陷入被动局面,退款难以索要。
律师袁旭升表示,因为消费者与培训机构、消费者与分期金融平台之间是不同的法律关系,所以一旦培训机构不能向消费者提供培训服务,消费者只能基于培训服务合同找培训机构承担违约责任,要求培训机构退钱或赔偿自己遭受的损失。而消费者不能因为没有获得培训机构的服务,而不向贷款平台还款。因为平台已经履行贷款合同的约定,向培训机构垫付学费,消费者若不向平台还款,属于对平台违约。因此若培训机构携款“跑路”,消费者即使未接受培训,还是要向贷款平台履行还款义务。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韩骁告诉记者,合法合规的互联网信贷平台可以向学员提供培训机构学费贷款,在此还有一个前提是,学员对贷款的性质、额度、还款性质等均清楚了解。培训机构若没有向学员明示贷款条款,或实际履行情况与前期约定不一致,导致学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贷款服务合同,那么培训机构仍涉嫌虚假宣传及诱导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