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没有任何悬念,陈晓卿回归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火了。首播当日,《风味人间》就用播放量迅速接近2亿,豆瓣高达9 4的惊人数据,刷屏了各
没有任何悬念,陈晓卿回归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火了。
首播当日,《风味人间》就用播放量迅速接近2亿,豆瓣高达9.4的惊人数据,刷屏了各大社交媒体与网友们流口水的朋友圈。
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1》被爆吹为“神作”后,6年的时间里,人们的胃口就一直没有满足过。
甚至不再需要陈晓卿这个招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美食纪录片,诸如《老广的味道》、《人生一串》、《水果传》等,大家统统接纳,对带着“美食”标签的任何事情,失去了抵抗力。
每一部都是“下饭神器”、“流口水”的神剧,在豆瓣评分中,这些美食纪录片几乎不用费力,就能攀升到均分9分的高分行列。
在当今的时代,只要食材够丰富,镜头够吸引人,质感够高,观众闭着眼都能打高分,美食纪录片是很难拍差的。
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美食,陈晓卿通过《风味人间》还想让观众看到什么?
一
对于大部分想在《风味人间》身上寻找舌尖中国影子的观众来说,《风味人间》没有足够丰富、撩人的美食,这样的变化在他们看来,比6年前的舌尖1逊色不少。
截图:豆瓣
而这种转变,或许是回归的陈晓卿想要强调的态度:美食纪录片不应该止于食物本身。
这种态度,单从海报就能看出来。
一部美食纪录片,想要做的撩人,获取更大的传播力,首选的就是在海报上下功夫。
这是为什么,在最近高分的美食纪录片中,诱人的美食均占据了海报主要位置的原因。
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通过海报,观众们一目了然。
截图:豆瓣海报
可《风味人间》的宣传海报避开了食物,选取节目中台湾少年的背影,采取电影海报相仿的制作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
《风味人间》海报
海报上的少年手持长镖枪,站在船头,身体下沉,带有一种冲锋的姿态。
如果不是因为宣传,单看海报,很多人并不会把它与美食联系到一起,更多地会想到“探险”等故事。
如果只是再讲述美食本身,在当下套路化的美食纪录片中,除了因为是陈晓卿的新作而被观众知道外,《风味人间》不会留下更多印象。
通过海报直接传达一种转变,使得《风味人间》在一开始,就与《人生一串》等类似接地气,借食物讲老百姓生活和努力的美食纪录片不太一样。
二
在《舌尖上的中国1》爆红之后,近几年的美食纪录片大多在延续与复制同一种风格,用普通人的故事串联起美食,但忽略了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多方因素。
原因很简单,观众们对这种厚重的、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不买账。
毕竟在他们看来,看美食纪录片,图的就是个爽快与愉悦。
可对陈晓卿来说,在成为一名美食纪录片导演之前,他的身份是纪录片导演。
而纪录片要做的是记录,按照陈晓卿的说法,“是能够给行将消失的生活,留下最后一帧照片,也是要在食物中呈现民间和原生力量的努力。”
受到这种理念的影响,在舌尖中国系列积攒一定口碑后,在时间与资金都相对自由的情况下,陈晓卿对《风味人间》的打造,是想要引领着观众从美食的表层,渐进式地深入里层。
想要让观众接受这种转变,除了用更先进的设备把食物拍得诱人外,还要保证另观众满足的视听效果,不仅抓住了他们的胃,也抓住了他们的耳朵与眼睛。
这样一来,他们才肯潜移默化地接受导演深层次的表达。
因而,观众们看到了现实版的“老人与海”,画面上是惊涛骇浪,电影般的视觉效果与无缝衔接的配乐,让不少观众被这场人与自然的原始对决所感动。
纪录片《风味人间》截图
《风味人间》记录下了一段重要的历史,完整展现了传统镖鱼的过程,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纪录片,很多人都很难知道,鲜美的旗鱼与一项传统技艺的关系。
镖旗鱼,这项正在慢慢流逝的技艺,或许哪一天,这个传统会彻底消失,但观众们依旧可以通过《风味人间》了解早已逝去的文化。
这正是《风味人间》的独特,也是陈晓卿想要告诉观众,我们通过美食纪录片还能看到什么。
食物离不开人,离不开造就人的历史与文化,只有耐心地去追本溯源,探索食物背后的情感,才能真正对无论是人还是历史提供一种看法。
根植于当下同类化严重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更愿意展现背后的一些原因。
毕竟,单纯的美食影片已经够多了,能做到让人愉悦的同时,还能带来一些思考,是陈晓卿“野心”的体现。
面对美食,大部分观众们的审美依旧停留在“视觉的享受”,可陈晓卿拍摄的美食在高于享受之上,希望能探索到之前被忽略的文化、历史与传统等其他方面。
而那些诸如说“食物太少了,只讲人的故事”“美食、故事、情怀都想说,反而显得节奏混乱”的观众,或许并没有理解到陈晓卿的这层深意。
与其说《风味人间》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不如说是陈晓卿以美食为起点探索风味人间的过程。
“拍摄美食,就像一次一次的探险,通过对美食的研究,我越来越认清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
你来人间一趟,在感受到口腹之欲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要不停留地走下去,带着好奇去看待口腹之欲背后的世界。